※ 引述《chordate (封侯事在)》之銘言:
: ※ 引述《qlz (())》之銘言:
: 在三國版khara大也有說過,
: 這種上中下三策的描述,
: 用於料敵的時候,謀士一定說敵方採下策,這樣才顯的我方勝算十足。
: 所以有一半的場景對方採下策。
: 至於己方進言的時候,
: 如果主事者採上策可能記錄者就認為中策下策是煩文,乾脆不紀錄,
: 所以也很難找到記錄。
: 我找了幾天,勉強符合的大概只有杜牧提出的藩鎮對付策略
: 上策自治,中策取魏,下策浪戰。
: 最後唐文宗應該是採取自治策略沒錯,但是有沒有真的達成自治就難說的很。
又找到一個,
不過這是宋徽宗自己的主意:
宋命太師童貫為宣撫使,以蔡攸副之,勒兵十五萬巡邊,下詔複燕、雲故地,仍以
三策付童貫:如燕人悅而取之,因複舊疆,上也;燕王納款稱藩,次也;燕人未服,
按兵巡邊,下也。
最後應該是採上策,招降郭藥師,但是結果滿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