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書商讀書筆記,這次是史上將為錢煩惱的故事
他以為當一個美軍總司令,打仗不需為錢煩惱,
直到他統領大軍進駐沙烏地...
內容仍然來自於史大將軍自傳
("It Doesn't Take a Hero: The Autobiography of General
H. Norman Schwarzkopf"
台灣地區由麥田出版社翻譯代理
"身先士卒:波灣戰爭美軍統帥史瓦茲科夫自傳"
)
[從日本人身上擠出錢來]
史上將說:
如果不是日本人幫忙,沙漠盾行動早在(1990年)八月間就會破產。
就在西方報紙紛紛指責東京當局,說日本人只肯援助十億美元,
不肯花更多錢來保衛沙烏地時,日本駐利雅德大使館卻悄悄地把
好幾千萬美元轉入中指部戶頭,有了這筆錢,我們的日常開支終
於有了著落。
[為何總是缺錢]
史上將的苦水:
後勤處處長史塔林將軍在晨間簡報中說:
「沙烏地人仍然不肯付我們的帳單。」
「可是法德國王、蘇爾坦親王與哈立德都保證要替我們付帳的啊!」
「是的,長官,我知道,不過保證歸保證,他們仍然不肯付。」
我們與沙烏地阿拉伯沒有簽訂「地主國支援協議」(註:後來終於簽了)
。但是我有這麼多部隊在這裡,必須供他們食宿,還有這許多等著
運送的補給,這一切非錢莫辦。
我去找哈立德(註:沙烏地親王,官階中將,負責大部分官方溝通)
說:
「國王同意支付我們的運輸費用,這你是知道的。
租車也屬於運輸開銷。」
哈立德:「當然我們會支付這筆費用。」
「那我們該把帳單開給誰?」
「不,不,」他用恐懼的眼光看著我。
「不要把帳單給我。給我一份你們需用物品的清單。
我的參謀會去找一家包商,我會與那個包商訂協議,
然後我們透過我的總部監督合約的進行。」
史上將向他解釋,何以這種做法行不通,因為美軍各部隊後勤官受不了,
會在沙烏地境內到處遊走,簽下各種合約
他告訴哈立德可行之道:
「就是由你指派可以與我們一起工作的軍官,由他們當場簽這些合約。」
哈立德認為這個辦法很合理,但他接著窘在當場,因為他在自己的總部
裡也無法打破官僚體系那種一成不變的枷鎖。甚至當他「命令」自己的
後勤參謀付款,那些參謀依然規避做必要的決定,結果一文錢也沒有轉手。
華府的系統也同樣中央集權化,同樣吝嗇。我們雖然到處簽了許多合約,
卻沒有錢支付。
根據一項嚴格的規定,除非國家發生緊急狀況,大多數二十萬美元或以上
的開支必須經過國會批准。
鑑於我們派遣軍規模之大,以及中東高昂的物價,我們在沙烏地簽下的幾乎每
一筆合約都超過二十萬美元以上。
[簽訂地主國支援協議之後]
截至1990年十月十九日為止,中央指揮部核定,在八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之
間,總共花了七億六千萬美元
至於空運費用,沙烏地拒絕支付(僅限於國內發生的費用)
最後,沙烏地政府同意開出一張支票,是摩根信託銀行的支票,
受款人為「美國政府」,金額為七億六千萬美元,
支票底端有哈立德的簽名 (註: 可見這位親王的份量...笑)
收到這張支票該如何呢?
首先他們把這張支票拍照存檔,然後把支票交給信差,
信差趕到機場乘中指部噴射機飛往巴黎,
再轉給協和式噴射機, 這樣就可以趕在星期四銀行休息以前,
回到紐約把支票存進去,美國財政部也可以賺一筆周末幾天的利息—
據估計超過三十萬美元。
以下是快樂的結局:
晚間簡報時大家都很愉快,看到那張支票的照像影本, 我們都在猜想,
如果把支票押下來作投資,一星期以後再交給華府,我們可以賺多少錢。
== 史上將終於不再為錢煩惱,可喜可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