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知就是巴解已經被擊潰,只能撤出黎巴嫩
但事情還有更複雜的發展,尤其在黎巴嫩南部,
由於以色列對什葉派完全沒有理解,因此發生一
件很明顯的宗教衝突...
參考資料來源:
《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 From Beirut to Jerusalem
作者: Thomas Friedman
美籍猶太人,當年他是紐約時報的中東特派記者
此書有出過中譯本,但我買的那本不知哪去了,只能根據
英文原書再自己翻譯...
[阿舒拉節]
Ashrua Day,是伊斯蘭什葉派的重要節日
1983/10/16,以色列軍隊經過黎巴嫩南部都市Nabatiya,
因為慶典人數眾多,以軍企圖穿越時還按喇叭,因此激起
什葉穆斯林的憤怒,撿起石頭和瓶子砸向以色列車隊
因為這個舉動,以軍又開槍自衛,至少打死2人
於是,所有的什葉派民兵,全部都把箭頭瞄向以色列,
(原本他們還在觀望以色列入侵 是打算改變什麼)
各種炸彈攻擊全部上場(除了汽車,連驢車也加入陣容)
大幅度動搖了以色列在黎南佔領的基礎
真主黨也在這個時期崛起
[分析]
會發生這種衝突,也就是以色列作為一個佔領國,但對
當地民情風俗完全無知的結果。
由於以軍犧牲人數上升,也就對總理比金造成壓力,最
後主動撤出黎巴嫩。
原先的目標主要是逐出巴解,但以色列實際上並不因
此而滿足,是想要黎巴嫩跟他簽和約;因為種種挫折,
這個目標也未達成 (簽約對象的黎巴嫩總統被炸死)
一般回顧這場戰爭,只注意分析美製武器如何打垮敘利
亞的俄製武器,但很少注意到,以軍到底為何主動撤離
,本篇則想要提醒,軍事佔領可能很簡單,但想維持佔
領,那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