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能力討論這麼大的題目 不過趁版眾開啟全砲門之前
在此偷偷插個歪樓 讓我在前衛戰先放兩條魚雷試試?
—————————————————————
我是覺得遂行決戰與否不是零或全 而是各種選項之中或高或低的權重
然後上場競逐 看是要往爭取決戰努力 或者延後決戰
而鐵了心一定決戰則是光譜極端值 自然較少發生
可能一方決戰有利一方則否 也可能雙方皆利又或雙方皆否
如果簡化為只有兩國場上競逐 那麽就會變得像賽局理論~
決戰只有在雙方合意下才會發生(當事人很可能合意卻極不樂意) 反之則否
決戰有利的一方傾向造局逼對手接受 不利的一方傾向破這個局或磨耗對方的有利條件
絕對有利的硬碾(或者威嚇就好了) 絕對不利的只打破交戰(1812英美海戰)
另外這既然是賽局 那麼囚徒理論也會發生(雖不是海戰 但1915~1917西線陸戰很像是)
如果往開戰之前的階段看 限縮到無畏艦的軍備競爭
發展戰鬥艦這種裝備是比較偏向決戰目的 魚雷艇驅逐艦海航隊側重非決戰戰鬥(初出時候啦)
早在飛機之前大家就已經嘗試幹掉戰艦 試很多遍了 戰艦無用論根本是老掉牙
打從前無畏艦時代就一直在談在做 但就像賽局顯示那樣 不管你想或不想決戰
你至少都要有決戰對策 看是你直接叫陣決戰硬碰硬還是絆幾腳等對方弱點再上
不需要決戰對策就跟超決戰一樣是極端情況 所以它在歷史衝突中也是較為罕見
通常就算事後決戰沒打成 通常你都得先預備它發生的可能性 整個無畏艦時代也就離不開戰列艦
直到海航隊出現…不….直到它整個體系成熟之前 所有的挑戰者最後都被納入戰列戰術的麾下
輔助戰艦而不是取代之 亦即說大家其實都有在準備決戰 只是決心程度高下有別而已
至於說日本人在二戰陷入的誤區
這個議題可能要加入技術發展”節奏”比較好討論
戰鬥專用艦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各種低階新裝挑戰 無關飛機 早在那之前數十載
魚雷艇驅逐艦就已經各種嘗試努力 最後才是海航機
這導致在設定戰術研究方面 戰艦上場的時機不斷押後
開戰前當下的海航機與相應軟硬技術的成熟度
並沒有可靠到可以丟棄投資研考長久的戰列艦系統
尤其後者還有大量既存戰力 而且具備戰略甚至外交等級的威懾力
(雖然相比ICBM核彈是很破爛的威懾力 但那個年頭沒更好用的了)
在當時航艦中心與戰艦中心本來就是互補而非取代
(儘管前者由配角變主角) 只是因為航機更新節奏勝過戰艦更新節奏
逐漸由20年代單純的強效開圖船 變為30年代開圖加斷腿
再到開戰時期的開圖斷腿收頭一站式服務
飛機這種升級速度遠不是工業力經濟力加條約三重制約的艦艇能比的
然後才在經濟與戰損制約下產生CP值取捨 即便是英美
到了二戰後期仍然預備在殺到雙方見骨時 預備打傳統砲戰來決生死的
就只是態勢不利時不敢這樣梭哈壓身家 戰列艦決戰甚至決戰本身
在前衛戰不斷延長的背景下變的稀少甚至無足輕重
基本上我是覺得其實英美日其實腦海裡都準備要打決戰
只是英美一半因為經驗另一半受到戰前經濟與開戰敗退制約
實務上都在打”確保自己去決戰時穩贏”的前衛作戰
而且備戰擴軍時也以前衛艦艇為優先 不再訴求(戰前預想的)平衡建軍
日本則是在各方面籌碼落後的情況下入場
加上過往幾次全國壓身家凹單凹到贏麻的經驗
導致他們會往偏短期偏決戰的策略投注過多心力
反之在次要戰局與軍備上又捉襟見肘 如果不真的開打還沒關係
但他們底最薄又最想一注翻身 很容易自己把自己逼進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