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elldog (媽寶地狗)》之銘言:
....
: 在大凌河,皇太極手上有30幾門紅夷火炮,他不想攻城,只想挖四道15公里長的壕溝,把
: 祖大壽團團圍住,如果范邦在皇太極陣營,會大呼可惜,空有8萬人,為何不攻城呢。
: 大凌河圍城戰,祖大壽手上有13000多人,全是精兵良將;「明人善射精兵盡在此城,他處
: 無更也」、「此城內精兵猶鎗之更鋒,鋒挫柄存,亦復何濟」這些話,都是形容大凌河裡
: 的守軍。祖大壽空有這些人,卻只敢做小小的突圍嘗試,比如第一次只派百人試探、第二
: 次派500人,竟然被80人擊敗,一路逃回城裡。第三、四次派出的人數不詳,但第三次有百
: 餘名明軍戰死壕溝,第四次突圍失敗,逃回城者不到千人,從損失的人數來看,第三、第
: 四次所派出的人數,應該只有2~3000人吧。空有那樣多精兵,也不盡數出擊,大部分的人
: 寧可窩在城內缺糧盡餓死,怪哉。
依照上面描述,祖大壽手下人數有 13000+,然後他命令部下做了四次突圍的試探,
人數從第一次到第五次分別是: 100+, 500, ? (戰死 100+), 2000-3000
惟盡皆失敗。
「空有那樣多精兵,也不盡數出擊」?
第四次的試探倘以三千人計,已經接近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一,依然突圍失敗。
在這種實況下,請問下令全軍突圍的成功基礎在哪裡?
何況大凌河之戰之前,當時明軍自己居然不知道在歷來與後金軍交戰,我軍長
短版所在? 何況當時後金軍採四面築壕圍城被合圍點打援的方式對付明軍。本
來野戰與騎兵弱於後金軍的明軍,出城突破五倍於己的後金軍之圍?
: 我覺得明軍相比於歐洲同行,能吃苦耐勞,但就只是吃苦耐勞;不管是攻堅的硬仗,還是
: 防守
: 的防守韌性都是不足的。
防守的韌性不足? 四次突圍失敗和防守韌性何干?
當時後金軍五萬兵馬攜帶四十門紅衣大砲多次攻城都失敗,這叫做防守欠缺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