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aa013008 (Clown)》之銘言:
: 線列步法在十七世紀的歐州才實用化
: 假設戰國時代有錢的大名 如織田 本願寺 島津等 實施線列步法的話能提早結束漫長的會
: 戰
: 還是礙於日本地形根本無法用
按Jeremy Black的說法,軍事革命起自西元1660年,
根本在於燧發槍、刺刀和軍政體系,
關原1600,大阪1615,島原1638,根本就趕不上啊......
要不然我們採用Geoffrey Parker的早期說法好了,軍事革命根源於堡壘與海軍,
堡壘和海軍的進步又基於火炮的發達,
日本到大阪之陣的時候兩方都已經有大量火炮囉,但是堡壘還是來不及發展,
反而優先引進了槍枝,和西歐迥異。
你說的線列步兵如果是指荷蘭學派在1590年代發展出來的東西的話,
我可以說日本就算有人引入相關的理論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改變,
反而可能會出現丹麥和薩克森在三十年戰爭的慘劇;
如果你說的是1670年代成熟的東西的話,技術不到只能搞穿越了,請左轉架空板。
把線列步兵當作無敵星星是1955年Michael Roberts的瑞典帝國理論,
我只能說這種想法已經過時囉,
日本戰國後期在很多體制上已經算是很順應潮流了,
但是即使兵農分離、產生了常備軍,也不代表馬上就能達到其他地區的軍制,
而且也未必有那種需求。
別忘記荷蘭發展出線列的雛型後還是被西班牙痛扁了好幾次,
瑞典更囂張卻也被扁得更慘。
如果真的打算用類西歐的方法迅速結束日本戰國的話,
你會需要的至少也要有足量的輕重火炮和戰鬥工兵,可能還會需要堡壘技師,
但物質方面解決較易,技術層面可難得多,
不如說日本在1615年已能勉強追上就已經很不錯了,明朝可是直到1620年才引進重砲。
最後,雖然我不認為長篠之戰有出現三段擊,
但是在朝鮮的時候日軍的鐵炮隊確實有輪番開槍的紀錄,
以戰術的成熟度來看根本不需要另外引進什麼線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