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大三川志裡,有看到武田軍在天正元年三月的動向。
http://i.imgur.com/Y5xBqiW.jpg
也就是在三月十六日時,因為已經拿下岩村城,遂派遣武田勝賴,武田信豐率領一萬人前
往西鄉山構築本陣,但同時也分兵八千,讓山縣昌景攻打吉田城的酒井忠次,深溝城的松
平伊忠等人德川家臣,而德川軍以五百人在防戰中,讓武田軍死傷甚多,而織田信長也出
兵至岩村附近,兵力數不明,而後三河風土記則記錄是一萬人,但兩軍並未爆發衝突就因
為信玄過世,武田勝賴跟山縣昌景兩路兵馬會合撤退。
大三川志,三河記,後三河風土記等書中也收錄德川軍在三月時,由平岩親吉率一千人切
斷糧道拿下天方城,石川康成跟久野宗能率五百人費一日攻破可久輪城,酒井忠次以三百
人拿下鳳來寺城,酒井等三將會師再攻打武田方的大笠,二宮兩城,兩城城兵將領開門投
降。
由此看來,儘管武田信玄有病在身,武田軍其實一直仍有活動,並非毫無作為,只是轉移
美濃之舉尚在預備,使德川軍抓到機會反擊,又沒跟織田正式交戰,加上山縣昌景又在西
三河碰壁,因此其活動不受重視,長年被忽視而以為武田軍拿下野田城後便沒有動作
作者:
jerrry (jerry)
2016-10-29 02:08:00是欲以山縣以及東三河豪族牽制德川 而主力直取歧埠?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6-10-29 06:53:00推
應該只是打東美濃的其他遠山家跟其他豪族指望這一萬人直取歧阜,不太可能
對呀 如果成真尾張東美濃拿個20萬石,再那下三河遠
江55萬石,東尾張再吃個20萬石就好,光這樣信玄上洛之戰就吃下百萬石了,可以和信長分庭抗禮了
勝賴時代拿下遠山家的領地,在江戶時代的石高也才約三萬五千石左右
偏偏信玄西進時,拿的北遠江東三河地帶都不肥沃三年內要滅德川也不易啊
其實有看過資料 尾張國的土地單位石高極高,一樣打一坐城,同樣的平方公里面績,石高密度居全國前幾名要壯大武田最好的路,當時就是一路往遠江三河尾張進攻,美濃牽制就好,這樣一樣可以拿下百萬石,也可和長島一向宗及用武田新建的水軍水路並進,感覺可能這是信玄的真意
可惜山縣昌景就在吉田城吃敗仗了所以信玄一直期盼各方盟友協助分散織田的兵力
信玄要延壽3年親自出征啦 山縣名過其實 秋山都比他強,如果能和長島一向宗會師,局勢就好多了
至少能拿下半個尾張,其實也不用攻下幾座城,因為尾張面績小,謙信有越中一向宗處理啦,一向宗才是最忠實可信的盟友
走水路太危險,走陸路要打到三河尾張邊界結果在信玄西進時沒動作,大概被騙到會擔心了
但上杉謙信在天正二年三年曾兩度幫忙織田牽制武田的兵力尤其織田家主力都在美濃尾張,約有三四萬人長島一向宗的戰力也很難期待,每次被織田進攻都敗退丟領地,等織田撤退才出來打殿軍
所以要像本文歷史說的騙盟友要進軍岐阜,實際上是吃三河尾張,一向宗是當牽制兵力當肉盾很好用進攻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
但好像信玄信用差的事情大家也都很明白,所以沒啥動手幫忙牽制織田信玄想拿朝倉跟一向宗當肉盾,他們也想拿武田當肉盾
其實一向宗和信長有基本上的矛盾,不像其他大諸候立場不定,一向宗一定會和信長打起來信玄還是要和信長本軍打一場勝仗,大家才會響應至少足利義昭,松長久秀也一定會響應啦這兩個不用打贏信長就會響應了
淺井長政吧!松永久秀在天正元年一月去美濃向信長獻刀臣從了。信玄在三月的動作可能是要呼應足利義昭
武田軍還是要實實在在的打場勝仗,情勢才會大轉變三方原其實三萬打一萬,算不上大勝仗
贏是應該的吧,除非像義元那種狀況義昭的功用主要是外交上啦,兵力上只幾千人倒無足輕重
尾張雖然肥美,但打下來好守嗎?戰國要深耕新領地很費時
是沒錯啦 但這樣武田家應該就不會滅亡,應該可以擋住織田,織田應該還是會往西發展
作者:
KrisNYC (Kris)
2016-10-30 21:00:00山崗小說裡好像說信長分身乏術 只派了2000來死果然大家都不太相信記載的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