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應一下。
※ 引述《Eijidate (燙1鍋蛋你會想汽水)》之銘言:
: 如題,最近很迷拿破崙的傳記,與查閱拿破崙的戰史,
: 發現西方有段時間的戰爭,就是兩軍直挺挺的拿著火槍,
: 聽著鼓手的節奏,邊前進邊發射邊填彈,完全不防守
: 前排中彈倒下,後排就踩著前排的屍體繼續前進,
: 被我們後代戲稱"排隊槍斃"陣形,又稱「線列戰術」。
其實到拿破崙戰爭的時候,西歐的散兵戰術已經相當興盛了,大革命後的法軍標準戰術是
先用散兵和大炮兵連進行掃射,然後用密集步兵縱隊進行突破,最後轉成橫隊掃蕩。
另外,這和日本戰國的時代和戰術相差甚遠。
: 但是仔細查閱相關資料會發現,
: 這種戰術會流行是有它的時代背景,
: 主要是:
: 1.當時的火槍過了100公尺外就很難精確的命中目標,
: 火槍兵要確實的走到敵人附近再齊射,效果最好
: 實際上弓箭在200公尺內的命中率,都比槍好~
弓箭最大的弱點是訓練程度、消耗體力以及箭矢成本;另外弓箭在遠程的效能比鐵炮強,
在近距離的貫穿能量方面卻遜於鐵炮,是以用途迥異。
: 2.當時的槍枝雖有進步,但仍是由槍管填彈,
: 所以躺著趴著都不如站著,能夠更快速地填彈
: 3.當時的槍有上刺刀,接近後雙方一輪排射,
: 之後會變成刺刀的肉搏戰,
: 所以沒人願意趴著匍匐前進,因為很難爬起來
: 就算沒被槍射到,也會被刺刀屠宰
匍匐前進的困難與你前面提到的前膛槍裝填有關,匍匐在地面上是無法裝填彈藥的,這個
問題直到1860年代後膛槍興起才解決。另外,站姿之外也很流行跪射。
: 問題是
: 1.拿破崙那時,大約是中國的清朝,
: 科技遠勝還在明朝時的日本戰國,
: 當時的槍是燧發槍,甚至還有大砲
: 連那時的槍都要近距離才能射到敵人
: 戰國時的火繩槍應該更差吧?
根據近代歐美的歷次測試,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精準度並沒有明顯差距。
你要知道,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定義在於槍機,但是火藥、槍管、子彈都沒有差別,燧發槍
的優勢在於射擊速度,精準度是沒有明顯改善的(因為槍機之外完全相同)。
: 2.西方步兵頂著被槍斃和被大砲轟碎的風險
: 仍敢直接排成一橫列前進,
: 戰國時的日本足輕,拿著竹束擋子彈,
: 慢慢往前走,難道接近不了?
: 就算是面對織田家的三段射擊,
: 應該只要最前列拿好竹束,
: 後面就不會受到很大損傷才對~
: 這麼原始的火槍,
: 為甚麼當時的大名或名將沒辦法拿出針對性的戰法?
因為火繩槍的威力本就在近距離的拒止效能,拿竹束步步逼近是完全錯誤的策略。
用冷兵器抗衡槍炮的策略歷史上就很多,但是幾乎都是透過計算火力間隙與距離,來達成
突擊的目標,非常需要爆發性的機動力。手持竹束是自廢速度,並且也無法在五十公尺內
有效防護槍彈(鐵炮在五十公尺內可貫穿大部分鎧甲,竹束就不用提了)。
: 3.所以這種超越日本大約200年的線列戰法,
: 如果在戰國時代使用,是否無敵?
: (訓練有素的火槍兵邊開槍邊填彈邊往前走)
: 因為躲在柵欄後的射擊畢竟是守勢,
: 感覺火槍兵整齊密集的走到敵人前面再開槍,
: 對手應該很容易總崩~
: 請問日本戰國時有人用過這種打法嗎?
西歐的火繩槍標準戰術是所謂的pike and shot,以手持長矛的重裝步兵和火繩槍兵配合
,這是因為火繩槍的射擊速度太慢,而且刺刀還沒有發明。也因為火繩槍的裝填速度太慢
,才會有所謂的三段射擊,也就是利用不同行列的替換來維持火力。
說得更仔細一點,西歐的火繩槍陣型通常有六排以上,這和燧發槍年代只憑二至四排就構
成戰鬥線列完全不是同個類別。火繩槍年代也不是沒有成功的三列陣型,但是瑞典和蘇格
蘭人都是放兩輪槍就衝上去肉搏了,並不是靠綿密的子彈取勝。
要在火繩槍年代靠縱深很薄的線列致勝,就需要更旺盛的炮火來彌補火力的不足,而日本
戰國時期卻是相當缺乏火炮,是以線列戰術是很難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