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
陳文茜發表的
平常在電視看他那樣犀利
到是這篇文章真的很貼近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32011683.html
原po某國立大學畢業後
班上除了我與幾位同學念研究所
其他幾乎進了職場
非北部的同學
為了能繼續在台北發展
找份穩定工作負擔房租等開銷都是不可避免的
想當初畢業填問券時 豪氣的寫下自己至少值得三萬塊的薪水
真正進入職場後卻不是這樣
令我驚訝的是大家並不是非三萬塊不做
反而接受了市場的最低薪資
希望經驗能夠換來薪水的成長
沒有加班費
早出晚歸
禮拜五晚上可以去喝杯咖啡已經是很不錯的小休閒
週末躺在沙發一整天 希望禮拜一可以晚一點來到
之前看了年輕人存有「小確幸」的心態很危險
但是我卻認為在這種大環境下要不變得抑鬱
小確幸 已經是我生存下來的適應方式了
工作這麼累 週末只想睡到死
我們有理想
但實現的動力也建立在我們身心生活的平衡上是吧
我這代常被說成不願吃苦
但我確認為不是這樣的
當你的連買房子都變成像環遊世界一般的夢想
你仍然會努力
但那種動力容易變得飄渺
我們也只能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像是 努力不一定會帶來成功
但沒有努就沒有成功
等小小的座右銘
可以讓我們在令人無力的世代
過得有動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