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moimo ( )》之銘言:
: 小時候我問爸媽,為什麼人類要吃動物的肉?
: 為什麼人類要拔取植物來食用?
: 那些動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為什麼人類可以這樣子呢?
: 尤其是對動物,我覺得動物本來會走動的,居然現在變成屍體,
相對於植物,你偏心動物,只因植物不會動(也許也不會痛)。
目前你食用植物的心理障礙比食用動物小很多是嗎?
很明顯的,脫離心理障礙的方法,就是轉念。
一個念頭就決定你做那件事情是否快樂舒坦,
你覺得那個念頭牽涉「是非」,
偏偏你心中的是非好像跟眾人不太一樣。
結果,真正讓你不舒坦的根源,其實是「不一樣」。
讓自己變快樂的方法,只剩兩種:
你可以在意這種不一樣,從此貫徹吃素。
或者訓練自己忽視這種不一樣,
但必須找到另一個能被社會接受(或者不被社會發現)的發洩管道,
不然一味的忽視會壓抑成崩潰。
對了,我吃得很素,:)
只有跟朋友在外聚餐時會吃肉。
不過我是因為環保觀念而吃有機素的,
但也不曾在我吃肉的那一剎那認為自己正在殺害地球而難受。
我覺得我是個有罪的快樂人,
地球上每個生命體都有罪,因為牠們都必須依賴其他生命體的消弱或死亡而存活。
但如果地球上所有生命體都要因此不快樂,
那這顆星球也太黯淡了。
我不希望住在黯淡的星球上,
所以我快樂起來。
: 就像我不懂為什麼殺動物來吃是對的,殺人類來吃(假設)是錯的。
主因之一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感受,
因為大多數人會對經常接觸的大隻物種發生感情,
人最常接觸人類,其次是寵物貓狗,
所以在很多國家,殺貓狗來吃是犯法的,這只是為了保護大多數人脆弱的情感。
(但殺魚來吃不犯法,因為魚小隻些,養在魚缸裡不常擁抱(?)。)
另一個法律禁止殺人的主因,就是很平凡的「追求平等」,
避免弱小的被強壯的殺掉了。
我想到兩個我喜歡的作品,
一是漫畫《寄生獸》,一是美國影集《Dexter》,
二者都有殺人的需求。
我很想推薦給你看,雖然我不確定適不適合你。
Dexter心理與一般人「不一樣」,有殺人欲望,
所以他爸爸教他做心理測驗時都要選擇跟自己所想相反的答案,才能過關。
他「不被社會發現的發洩管道」,就是只殺作奸犯科的壞人,
而且屍體處理得很乾淨,或者嫁禍給另一個壞人。
《寄生獸》裡的泉新一,
因考量對方苦衷,他猶豫著該不該為殘殺人類的某位寄生獸留下生路。
但他最終仍選擇結束對方生命。
因為,
「競爭與掠食是生存法則;
大自然提供這條定律並不是要讓我們思考它並反省自己
──這條定律本來就是要讓地球萬物遵從的,包括人類。」
噢,我還想到一部動畫作品《蟲師》,
裡面有超級迷人的主人翁銀古,
故事背景是地球上充斥著傷害(?)人類、或愛上(?)人類的「蟲」。
: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跟我被當成家畜一樣養大有關係...
: 我小時候看著螞蟻跟小河裡面的魚跟路邊的流浪狗,我覺得那些動物才是我的同類。
: 我覺得人類(我爸媽)是宰制我的生物,不是我的同類。
你跟你爸媽擁抱過嗎?
很舒坦、很溫暖那種擁抱?
: 去參觀牧場,導覽員說,這隻乳牛懷孕了。
: 如果生下來是小公牛,就會被送到屠宰場,然後變成大家餐桌上的牛排。
食物工廠的詭異故事(但的確是處處發生的事實)不只這樁,
還有蛋,
蛋雞業裡,小公雞一出生就被送去絞機裡或毒氣室。
已經有人類發現人類這樣很詭異了,
很用心的想辦法把一部分小公雞或小公牛儘量養大;
這不符經濟效益,
所以他們絞盡腦汁讓整個流程變得有經濟效益些,以讓更多人願意幫忙。
(例如開發觀光或教育活動,讓小公雞或小公牛可以做些事。)
所以你放心,有人是跟你一樣不舒坦的,而且主動投資心力在上頭,想改善現況。
雖然要救足所有的小公雞小公牛,希望渺茫,
但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談這個,
而是在談「念頭」與「跟社會大眾一不一樣」。
真的在意這種不一樣,
就貫徹不吃肉不吃蛋,或者更積極的出手救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