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我這樣算歧視嗎?

作者: kotomi (華年。)   2014-07-07 00:48:07
※ 引述《chu1234 (chu)》之銘言:
: 今天在fb看到一則朋友分享的新聞
: 一對同性成家的兩個爸爸,在代理孕母生下baby後,擁抱著baby感動落淚
: 我說不清心裡的想法
: 其實我非常贊成同性婚姻,也認為只要相愛,沒有性別之分
: 但卻對同性婚姻領養孩子抱持著保留的心態
: 但最主要是小孩從哪裡來的問題
: 一則是,我認為從原本無父母的育幼院領養是好的,這些孩子缺乏一個家,缺乏家人的愛
: ,缺乏一路陪伴成長的父母親角色,而無法生育孩子的同性家庭,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
: 我覺得愛與性別無關,但對這些缺乏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 但是這樣請代理孕母孕育出下一代的同性伴侶,我卻無法同樣支持。
: 我好像有點對同性伴侶太苛求
: 想想,其實同性伴侶無法生育,和一般無法生育的異性夫妻其實也一樣,一樣會想要擁有
: "自己的"孩子
: 可是我卻有同性伴侶是自己願意選擇無法生育的相愛對象,用代理孕母的方式生下孩子,
: 等於是強迫這孩子接受與他人不同的家庭的想法。
: 雖然我理性知道,愛是一樣的。
: 我很不喜歡自己有那樣的想法,卻無法擺脫
: 因為我的家人有出櫃的同性戀者
: 我很希望他們能幸福,很希望總有一天,同性戀者出櫃是一種平凡的事,不再被側目
: 可是我還是有這種想法,有點覺得是否在潛在的心理,我還是有歧視呢?
: 唉!複雜。
相較於其他板友聚焦在多元成家議題
我比較想跟你談談,岐視。
我想先說我的故事,多年以來我一直為我一個偏見所苦,
那就是我對於原住民的偏見。
發現的契機是在多年前我去走司馬庫斯神木林的時候,
前一天晚上我和母親及親戚們住在鎮西堡的民宿。
鎮西堡是一個原鄉,民宿當然也是原住民朋友開的,
四處都充滿了原住民特有的文化,
我們下午就到了,於是就在晚飯前四處走走,
但是我發現我始終用一種看著蠻夷文化的眼光在看這個地方。
牆上掛著的獸骨及獵槍,讓我覺得很野蠻又粗魯。
在教堂旁運動場上玩耍的青少年們,
讓我悲嘆他們生在原鄉、只能接受低人一等的教育及物質環境。
有位原住民朋友指著遠方綿延的山頭,
對我跟表哥說他曾經登過大霸尖山及小霸尖山的事時,
我和表哥卻對他一句「登過大霸尖山的小朋友」而低頭吃笑。
甚至在看到牆上貼著「我是原住民、我不喝酒、我不鬧事」的標語,
我就對我母親笑道:「看吧,原住民就是愛喝酒鬧事,才要貼這個東西。」
當下說出時都是不自覺的,直到回想時才覺得羞愧,
我羞愧於自己竟然是用這種高人一等的眼光在看這些原住民朋友,
明明理性上知道人生而平等,我和這些人本質上沒有不同,
但是卻又隱隱覺得我跟這些原住民是不一樣的。
不過這種羞慚並沒有對我的生活造成漣漪,
因為我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接觸到原住民的機會,
久而久之便淡忘這件事,
直到這一兩年我開始登山活動後,才又浮現這個問題。
在台灣的高山上,有很多原住民朋友擔任嚮導及山青,
他們多半很熱情好客,就算是不同團體,但他們都不吝分享飯菜,
喜歡一起談天說笑,甚至在危險的地帶照看著其他團體中有需要幫助的人。
我很想跟這群熱情的原住民朋友交往,
但除了先前高人一等的偏見外,我更浮現了恐懼,
使我不能放開心胸和他們交朋友。
我為此苦惱著,為了消弭心中的偏見,
我開始看社會心理學的書,想要了解偏見為什麼會形成。
然後我認識到內外群體這個詞,
社會上的不平等、權威性人格及刻板印象等文化,
都會形成一種內隱偏見,隱隱影響文化中個體的行為。
以我來說,我生長於漢人社會當中,我對漢人群體具有共同特徵及歸屬感,
於是對原住民這個外群體產生偏差的感覺。
加上小時候社會大眾仍把原住民稱作山地人這個具有偏見的詞,
自然而然接受這個概念,而形成偏見。
而我的恐懼大概是來自國中時被原住民女生性騷擾的事,
讓我有原住民有粗暴、會侵犯別人的印象。
當然這種半路出家的分析還不夠XD
還好我在科學人雜誌上看了一篇文章,
上面寫著:
「還好我們的腦子不會永遠陷入偏見。
強大的文化訊息把我們往一個方向推,
但自我的覺察、緊密的關係及經驗能再把我們拉回來。」
所以我開始試著去了解原住民,
我看了MIT台灣誌中央山脈大縱走,
裡面很多原住民朋友幫忙節目完成為期三個月的高山攝影,
他們樂觀、搞笑卻又萬能,讓艱難的行程能夠順利完成。
在我登山之路途上,我試著看不同的原民朋友們聊天,
瞭解他們的生活、文化。
也看了一些原住民歷史的書,走了幾個原鄉。
直到現在,雖不能說完全放下內心的葛藤,
但至少對原住民朋友抱持尊重的態度,
可以用平常心去跟他們聊天、看待他們的文化。
(有時候甚至是崇拜,我也想輕輕鬆鬆就背三十公斤然後在山林中飛奔啊!)
回到你的情形,
你感覺到你無法接受同性借由代理孕母生育這件事,
也許是我們的社會及文化使你形成一種偏見。
我們的社會,推崇異性戀婚姻、不認同同性戀婚姻。
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生育是父母雙方各提供一個精卵結合而成,
而這個是萬物衍生的定理,違背這個均是不自然的。
我們的文化,說一個家庭有一父一母才是健全,才能提供子女良好的環境
缺乏任何一方的家庭所生養出的子女會有問題。
所以你也許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而產生偏見,
也許不是,這我不得而知。
但是我相信你自己有覺察到內心這種怪異,
這從你文章中的矛盾可以看得出來,
你希望同志可以領養無父無母的小孩,提供他們一個陪伴的環境
畢竟「愛與性別無關」,
但又覺得同志借代理孕母生子,是「強迫這孩子接受與他人不同的家庭的想法」
既希望孤兒們能在同志家庭下成長,卻又覺得同志家庭是與他人不同的,
這本身就是很矛盾的事,
既然同性戀家庭與異性戀家庭可以給予孤兒們的陪伴是相同的,
那麼為什麼同性生育的小孩就和異性生育的小孩就是不同的?
他們唯一的不同,就是只有承受雙親一方的基因而已,
但像某些女同志,用自己的卵子受精後植入對方子宮由對方生育,
有些男同志,其實一方原本是生理女性,在變性前冷凍自己的卵子,
後來把自己的卵子和另一半的精子結合,由代理孕母生下,
甚或以後科技有可能進步到,用幹細胞就可以培育出精子或卵子,
屆時同志們就可以用自己的精卵生育小孩,
這些情形下同性生育的小孩和異性生育的小孩,生理上不同的界線已變得模糊,
只差在是不是用人工生殖、是不是由雙親的身體生出來罷了。
更不用說教養問題,
就像現在對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教養上的偏見已漸趨消弭一樣,
很多研究指出,同性家庭和異性家庭也一樣健全完整,
就像你說的,愛是不分性別的,
沒有愛的話,不管是異性戀家庭、同性戀家庭、隔代教養家庭、新住民家庭都一樣悲慘。
我沒有批判你的意思,只是指出你自己有覺察到這隱然的心理活動。
也許你可以試著和你已出櫃的家人聊聊有關同性生育的話題,
多去接觸相關資訊,甚至參與相關活動,
我想這有助於釐清你內心的疑問,也可以多了解同性生育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同志們會有想要同性生育的想法。
就算最後仍無法完全放下你心中潛在的想法,至少可以獲得新的觀點。
就像科學人雜誌文章中的Mahazarin Banaji教授一樣,
她以不同於社會刻板印象的黑人知識份子與女性運動員的影像做為螢幕保護程式,
來和自己的內隱偏見搏鬥,
而若你能做些事,就可能造成改變。
與原po共勉之。^^
作者: lily5836   2014-07-07 00:53:00
感動推
作者: keiiy49 (失控貓)   2014-07-07 00:55:00
很認真的回文
作者: a8112210 (腦袋空空)   2014-07-07 00:57:00
推這篇 人或多或少都帶有歧視的眼光能虛心接受並學習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chiehyi (好久不見)   2014-07-07 01:15:00
推。能檢視自己的歧視與勇於面對是很棒的!原po也是喔!
作者: ylh930   2014-07-07 01:31:00
作者: ccc134456 (琮)   2014-07-07 01:33:00
作者: MusicShow (music)   2014-07-07 01:52:00
推這篇!!!!
作者: jeanne3624 (章魚貓)   2014-07-07 02:11:00
推。
作者: monologue (我祝福您幸福健康。)   2014-07-07 02:31:00
推有自覺
作者: Lachelt (給小狗一塊餅乾)   2014-07-07 03:34:00
推自覺+努力求導!
作者: bahnhof (火車站)   2014-07-07 04:20:00
作者: hibiscuspink (Satomi)   2014-07-07 06:59:00
我覺得你好棒!!!!!這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氣QQ 我天生各種政治正確完全不感覺歧視外勞、原住民、同性戀雙性戀任何性別唯獨對男大女小的異性戀組合感到討厭QQ 光想到我要怎麼克服自己對他們的歧視我就頭皮發麻QQ
作者: mirayon (蘭嶼)   2014-07-07 10:13:00
原住民真的很可愛很好笑啊!!!歡迎更認識我們:D
作者: Keyblade (安安你好)   2014-07-07 11:15:00
原住民小朋友很可愛XD以前遇過一個,他的價值觀讓我重新思考對大自然的看法
作者: g192124 (Sky)   2014-07-07 13:35:00
感動推!!
作者: bonnie8 (艾特是我)   2014-07-07 14:23:00
推虛心接受+互相尊重。
作者: viviya (^_^)   2014-07-07 20:42:00
不好意思 關於許多同性家庭教育的研究 是否才該提些出來?
作者: haude501 (。_。)   2014-07-07 22:20:00
http://ppt.cc/t0Hd 去年美國許多學術團體(包括美國心理學會、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兒科學會)聯名提交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意見書,有提到目前研究都沒證據顯示同志不適合成為撫養者,也沒有證據顯示孩子的教養跟撫養者性向有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