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生病了嗎? (代po)

作者: maxxsu (絕望生魚片)   2014-08-20 22:21:44
============================================================================
原作者希望匿名 所以生魚片代PO 想要提供意見的板友就直接回文囉~
============================================================================
我的家庭關係很特殊,
並不是說我的背景複雜,而是我家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令我感到很微妙。
或者我該認為只有跟我的很微妙?
我是單親,跟媽媽特別親。
但自從我十七歲那年被媽媽的男友性騷擾還供稱認錯人,且我媽告訴我叔叔是在跟我玩後

我開始覺得我人生建立在心中偉大母親的形象開始崩潰。
我姐姐A事後知道,安慰我一陣過後。告訴我:
因為我當下沒有反應,沒有人知道誰說的是事實。
姐姐B嫁出去了,媽媽不工作跟去國外幫忙帶孩子了。而我母親跟我說:
孩子,你在台灣也是負擔、在國外也是負擔。你為什麼不選好一點的呢?
而我還是留在台灣,隨call隨回家鄉處理家事。
舉凡繳納房租水電瓦斯電視電話費
到各種貸款報稅轉帳我一手包辦。
這時的我還覺得放下對母親的怨吧,
我放過我自己吧。她畢竟是家人。
所以我認為這樣幫忙家裡是為母親分擔。
但當我無法回家時(工作、課業),責任不是得到分擔。而是家姐A一再用各種理由無期延
宕,直到我有空回來處理。
我不會啊!我不懂啊!
我怎麼知道放拿!我忘記了啊!
直到最近,家中有長輩住院。
我不工作回家幫忙。
幫忙照顧孩子與長輩。
兩個月有拿三萬的生活費。
家母曾有意向我提出,兩個月只拿一半的金額。
但我真的忍受不住質疑這對我的公平性,最終沒有更改。
這兩個月以來,
我能體會家庭主婦的辛勞。
三萬,持家真的不易。
更何況我自己的生活費呢?
但我受到的對待是。
孩子下課時間沒喬好,
電話打來劈頭大罵我辦事不利。
被告知是我的錯。
忍不住向母親抱怨,
母親用微怒的語氣說
對,我今天就是無能!才會要你受這種委屈。
如今長輩出院,無須我服侍。
出門,他不開心。
不出門,他不開心。
幫他做,他不開心。
不幫他做,他不開心。
跟他說話,他不開心。
不跟他說話,他不開心。
我不明白,為家裡付出。
同樣是付出,
出力與時間的人怎麼就比出錢的還不受尊重呢?
有人會問我,怎麼不說不溝通。
我有。
而我得到我母親的回應是:
我太敏感、反應過度。
還有:
每個家庭狀況不同,你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就不要,沒有人逼迫你。
我開始不明白,我是不是真的太小心眼?
是不是這些真的是可以let it go的瑣碎小事?
因為我會覺得,
我為家裡付出從不喊累。
我同樣要工作要養自己。
為什麼只要姐AB喊累喊不會,這些事情無條件責任轉移到我身上。
我已經開始無法分辨我這樣的認知是否正確?
而我這樣的反應跟常人比較起來正常與否?
能告訴我答案嗎?
============================================================================
原作者希望匿名 所以生魚片代PO 想要提供意見的板友就直接回文囉~
============================================================================
作者: vyv726 (喵豬喵喵喵)   2014-08-20 22:26:00
我你覺得悲憤與不甘的部分是歸咎於母親仍舊不認同你吧
作者: ffint (sa)   2014-08-20 22:26:00
你該做的事不是溝通而是離開,對自己好一點吧!你不珍惜自己就不會有人珍惜你
作者: meowyih (meowyih)   2014-08-20 22:28:00
妳媽說的 "你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就不要,沒有人逼迫你"
作者: juju1019 (snow)   2014-08-20 22:28:00
能者多勞~其實不少都做事的人被抱怨~試著放下一些責任吧
作者: meowyih (meowyih)   2014-08-20 22:29:00
其實是有道理的, 如果妳真的這麼不平衡就放下吧有些人自己擔了一堆責任, 覺得自己好累好苦卻沒回報, 但有時是那些責任其實不擔也沒啥大不了的, 自找麻煩罷了
作者: juju1019 (snow)   2014-08-20 22:30:00
那些不會的事,沒人處理時,他們也會去試著處理的~
作者: vyv726 (喵豬喵喵喵)   2014-08-20 22:30:00
可是在不對的對象尋求認同感通常只是吃力不討好,母親也不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有所改觀。量力而為本來就是該做的事而竟然你認知到超出自己的負擔,且自己也有所怨懟的時候你只能學習放下以及釋懷。並且拓展自己的生活方向去尋求別的部分的成就,會對現在的你來說比維持現狀,好的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