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pell16 (曬太陽的翻車魚)》之銘言:
: 對不起又回一篇,但是要講另一個觀念
: 1.人絕對是動物,你的原始大腦主管情緒、回饋與記憶
: 為什麼記憶跟情緒是同一個腦區負責? 因為情緒增進記憶建立,好讓生物趨吉避凶
: 2.在18歲前,人類的前額葉都還沒完全長好
: 這個腦區主管計畫、實行、克制
: 有時候小孩會知道那是錯誤的行為,可是還是無法克制自己想去做
: 所以你所謂「小孩被體罰後不會反省」是根據你自己生命經驗推廣過度的結論
: 體罰可以是一個加強記憶、回饋的方式
: 但是我也依然認為要拿捏得當,小孩開始有每天連續記憶時就該減少體罰了
: 前青春期就不要再體罰了
體罰這個議題其實很早就被廣泛研究了,面對這種有豐富實證資料的議題
最好不要用過度簡單的理論來合理化你對孩子施加的處罰,就算那看起來"有原則又適當"
我們都不是專家,小心一點是好的
我稍微看了一下網路上一些體罰的資料,Corporal Pnishment
它在美國有多種定義,為了區分體罰和虐童(Child Abuse),研究者會畫個界線
以傷害的嚴重度來區分,一般最多容許掌摑、打手心這類
這類研究大概在上個世紀中開始盛行,當時研究者一度以為體罰帶來的副作用不大
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也非絕對,成效乍看之下很不錯,所需的時間成本也低
體罰作為養成孩子紀律的手段之一(Displine of Child),對家長是很有吸引力的
一份1976的研究顯示當時超過2/3的心理學家贊成以體罰作為手段之一 (K.A. Anerson)
可是隨著研究方法演進和個案增多,老美發現體罰其實不如之前想的那麼美好
體罰容易帶來孩子反社會行為的增多、使孩子更加有侵略性、有害心靈健康
研究者對孩子自我紀律的研究也有進步,發現道德內化(Moral Internalize)是很重要的
很不巧的是體罰對道德內化的幫助反而是略微負面的,這顯示大部分孩子很難藉由體罰,
去內化家長告誡的道德規則、將它牢牢印入心中去形成紀律
那麼為什麼社會常識和之前的研究會覺得體罰有效果呢? 一些證據暗示這可能是誤解
體罰最強而有力的效果其實是讓孩子立即服從(Immediate Compliance)
藉由有力的肉體疼痛讓孩子直接順從家長的命令,許多人因此有了體罰對訓練孩子有用
很遺憾的是它訓練的可能不是孩子自我紀律,而是訓練他面對強勢者要作出服從的態度
哥大的國家貧童研究中心博士Elizabeth Thompson Gershoff,針對了過去62年間的資料
挑出較有統計可靠度、合計88篇的重要論文作大規模的整合分析
統整下來發現,體罰最有成效的是讓孩子瞬間服從,對道德內化反而是無益有稍微害處
除了上述那些負面效果之外,體罰最明顯的負面效果是容易引起虐童行為
這是因為每個人對體罰的定義不同,家長覺得合理的界線往往因為情緒而崩解
一旦家長給了自己藉口用體罰去管教小孩,越線的可能性就大增
很糟糕的是這類家長往往不會承認自己體罰過當,在安全局或警察的統計中隱匿不報
使得民眾、研究者和政府當局低估體罰帶來的害處
(然而她並不完全肯定這些研究的效力,體罰很容易受到諸多因子干擾而難以研究,
她也認為有些體罰在洽當的時機、強度和持續時間,是可以更有效果且低副作用)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統計下來,贊成體罰的人越多,社會民眾通報虐童案件的數量就越少
這顯示人們對於體罰和虐童的標準其實很模稜兩可
逾越心中那條"合理界線"比各位想得更容易發生,特別在情緒之下
因此美國心理協會(APA)投票決定了他們對體罰的態度:
儘管掌握得非常洽當的體罰有助管教
但是這很難以控制,往往換了地點換了時間,就算是在有經驗的人
也可能讓局勢變得更糟,帶來負作用
投票的結果是否決體罰作為手段之一
他們認為有更有效無副作用的方法可以替代,沒必要非得動用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