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ti987 (騙人布丁)》之銘言:
: 我真的非常無助,只好上來跟大家聊聊
: 我從來我沒想過我女朋友心中的創傷有這麼嚴重
: 一開始前都很正常,直到發生親密關係的那晚
: 她透露了許多以前關於她的故事
: 她從小出生後 就沒了爸爸 (母親卻認為是她的出生害的 因為他出生時爸爸就剛好走掉了)
: 我才知道他的第一次是被陌生人給強行奪走的
: 母親非但不知道 還以為都是她的錯誤 還害得她不敢張揚
: 默默的忍住
: 在她前段所有感情中 她完全都是被玩的那一方
: 每當相信一個男人 她不是被劈腿多次 就是被玩一玩就丟了
: 還有她爸爸的弟弟也會莫名的一直騷擾她
: 我心裡想 我一定要對她更好
: (當時我看到他手臂無數割腕的痕跡 幾乎都快割到手肘那個部位 )
: 但反而發生第一次關係後 覺得她開始有點殊遠我
: 想說帶她去快樂的地方 跟她一個禮拜前就約好出去玩 但當天就跑去跟朋友玩到半夜
: 我去她家找她 她半夜去陪一個男生聊失戀的情傷
: (她原本還是穿著很露 是我逼她多穿一點 還有那時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去陪一個男生聊天
: 她說她是怕我生氣才不跟我講)
: 後來她說叫我不要認真 對她太好她會不舒服
: (但是學弟半夜買一個胃藥去給她 她就感動得要死PO IG 她說是那個學弟硬要送來的)
: 是外人對她好她才安心嗎?還是在愛情中她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愛的好?
: 我現在到底該怎麼做才好..我知道她以前那麼多悲傷的事情
: 讓我不得不能放棄她阿
: 但是他的種種行為又一直又再給我打擊
: 雖然這些可能比不上她所遇過的
: 但目前這種情況我真的無解...
: 我好需要幫助
Hello dear:
辛苦你了,相信這種感受一定很不好受。不過,讓我們來看個東西好嗎?
有種人格特質叫做邊緣性人格(Board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根據統
計,這種人格特質與憂鬱症的表現相似度接近八成,但不同的點在於,憂鬱症偏向
生理上的失去興趣,而BPD則是心理上的遺棄感。
我非心理醫生,但這樣看起來,或許您的另一伴有BPD的特質。先別把社會上對BPD
的標籤貼上,BPD本身其實是很辛苦的。高育仁醫師有本書,《你也害怕孤獨嗎?
解析邊緣性人格》,裡面提到了種種關於BPD的特質與起因。
為什麼會具有BPD?根據研究,我們在小的時候,大概六個月大時,就已經知道我們
要什麼,我們需要有人關愛、有人在乎、有人觸摸,哈洛曾經就此主題做過很有名的
實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60TYAIgC4。
我們在三歲以前,都對關愛有強烈依賴,如果這種關愛沒有被滿足,或者關愛對象一
直換,比如說奶媽不斷換,或者父母強烈爭吵之類的,就會一直帶在著這種被遺棄的
感覺長大。
BPD平常看起來可能與一般人無異,但他們會特別渴望發展一段關係,並且會特別渴
望對方的接觸與愛,不過這種渴望中,會混雜著當初遺棄的記憶,進而把這種遺棄感
與關係連結在一起。所以可能就會出現「我渴望跟你在一起,但是我害怕繼續這樣下
去,有一天你會發現真正的我是怎樣,然後又把我拋棄了。」
BPD可能會有幾種情形:
1. 特別依賴某個人,這個人會變成生活的重心
2. 對分離有特別的焦慮,比如說我跟異性交往,會讓對方聯想到遺棄,因此嫉妒心
會特別重
3. 在分手的時候會陷入極度的不理性
4. 很容易妄想、情緒失控
5. 生命中常常有空虛的孤獨感
6. 會透過自我傷害,比如說嗑藥、割腕、加入幫派等等,尋求當初沒有被滿足的原
慾,或者試圖控制別人不要離開自己
7. 思考非黑即白,容易產生衝突
8. 自信心低落
9. 無法獨處,或很害怕獨處,會有寧可不斷交往,也不要自己一個人的情形
高育仁醫師在這本書裡,有提到一系列可以自我療癒的過程:
1. 從釋放情緒開始,BPD是垃圾卡著出不去,先從把東西排出去開始,比如說訴說分
離焦慮。這時候不要理性分析,只需要給予擁抱,以及同理性的言語:「你一定
很焦慮,辛苦你了。」
2. 情緒釋放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回想、描述自己的過去。為什麼焦慮?為什麼害怕
親密?這多半跟小時候父母親的對待有關係,試著回想自己過去的生命經歷。
3. 一定要定期運動,流汗除了可以排除身體多餘的重金屬外,曬太陽可以幫助身體
分泌維生素D,且穩定而長期的運動,會讓人趨於穩定,也比較容易快樂(因為
腦內啡)。而且這可以幫助對方建立起自己的生活重心。
4. 讓對方學習獨處,以及培養同理心和感謝的能力,這是做得到的。
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如果可以,專業的心理師會很有幫助。如果原PO願意進一步了
解,高育仁醫師的這本書寫得挺詳細的。即便是累了想分手,裡面也有相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