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alock (夏洛克)》之銘言:
: 這個...
: 每次想到油電雙漲的問題
: 就會一直有種無解的感覺
: 請問如果油電價格不漲,那中間的差價是誰來出呢?
: 中油.台電? (肥貓該吐出來?) (年終拿這麼多?)
: 不過說實在,就算肥貓都吐出來,年終也砍,也不可能補足到油價平穩吧?
: 況且砍年終啥的,他們的基層應該也會覺得自己辛苦工作
: 為什麼年終必須拿來貼補所有人的油錢?
: 如果從增加全部人的稅收來補
: 那使用油多的跟油少的就沒有差別,使用者付費的部分反而被模糊的感覺
: 可是買進來的原油就是貴了,這段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呢....?
: 另外,為什麼台塑的油也跟中油一樣價格阿= =
: 兩家成本應該不一樣吧ORZ
: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研究這方面的大大可以幫忙解惑
馬英九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進退失據
我看的出來他很想做對的事 但是很多事情想的不夠透徹 配套沒有做好
然後很喜歡硬幹(因為覺得是對的事) 遇到阻礙再哭哭收回之前的決策
之前超常被酸試水溫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然後雖說是硬幹 但很常不該硬的地方超硬 該硬的地方有點軟
其中一個就是油電雙漲 我們都知道物價有僵固性
你油電雙漲讓物價提高 就永遠不可能降回來了
油價凍漲去用全國人民的稅金補助當然不好
但是油價是波動的 他總是會降的 例如當初油價一漲完之後 國際原油就連續下跌
現在也是一波超大跌勢 但是沒用 物價已經回不去了
你用稅金去補貼油價 看來是損失了稅金 看來是獨厚某些人
但是你雙漲之後 導致物價上漲 經濟降溫 東西買不起
一樣稅金還是減少 全民受害 不要說有些人被獨厚 根本全民都慘兮兮
另外 油電雙漲看起來是符合正義的 所以他硬幹
但是另外的燃料稅呢? 不是說應該要用多少繳多少 不該補貼獨厚某些人
那燃料稅隨油徵收絕對是勢在必行 也符合他所謂的正義
但是為什麼燃料稅永遠無法隨油徵收呢?
因為馬政府想要一個 "台灣油價比鄰近國家低"的名
尤其是當你把油價一次性上漲之後 再燃料稅隨油徵收 不就油價又變更高
所以變成燃料稅隨油徵收永遠辦不到
馬政府的正義也只有半調子
合理來說 其實這兩者該先動的應該是燃料稅隨油徵收這部分
因為漲幅小 而且合情合理 受到的阻礙會比較小
之後再去討論油價要不要凍漲 但是他順序一搞反
導致事情只能做一半 然後還要承擔罵名
這就是我之前提的 事情想得不夠透徹 配套沒做好
另外一樣的例子還有一大堆
例如最近吵很大的國道收費員案子 不過我關注的不是這個部分
而是他收費機制的弔詭這部分
也就是每天前20公里免費的部分
高速公路應該要想辦法排除短途汽車 才能增加長途運輸的效率
所以合理算法是短途較貴 開越長越便宜 才是合理的定價方式
最不濟至少也該短途和長途同價錢 才能發揮高速公路的效益
不過為了貪圖市區段用戶的好感 搞了一個前20KM免費
收的錢變少 高速公路變得更塞 基本上就是完全沒有好處
另外還有證所稅 一樣是打著公平正義的大旗去行事
一樣在不顧反對的情況下硬推
結果公平正義還沒有達到
台股的交易量大跌 連帶稅收一年少掉兩三百億
費盡千辛萬苦才拿掉8500天險
結果現在已經夠慘了 居然大戶條款死都不拿掉 明年就會上路
為了公平正義(附帶提高稅收)的證所稅 結果反而把股票市場弄得一蹋糊塗
明明原本的證交稅就已經帶有證所稅的功能了
搞了一個證所稅 一年能收到沒幾十億的稅 卻少掉幾百億的稅
附帶破壞掉股市的量能 直到現在都還沒復原
然後反過來 另一個非常符合公平正義 的東西房地合一課稅
房屋稅 地價稅實價課稅卻也是永遠辦不到
台灣的房價會連年飆漲有很多因素 有很多人炒房當然是主要原因
但是為什麼能夠這樣炒房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持有成本低 這還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資金取得太容易 這也可以分成兩部分 貸款成數高 貸款利率低
當然貸款成數已經有處理的 貸款利率則是囿於經濟環境難以解決
但是另一部分 也就是房屋稅地價稅過低的部分
一棟幾百萬 上千萬 甚至數億的房子
其徵收的稅金卻比一台汽車還少
這造成有心炒房的人可以用高成數 低利率 以及低持有稅等優勢
用極少的資金掌握大量的房子等漲價 所以台灣空屋率高達20%房價還是直直漲
實價課稅有許多優勢 除了可以健全國家財政之外
還可以壓住房價的漲勢 甚至有機會逼房價反轉
但是越晚去做就越難做到 因為房價整個漲起來了
許多人壓身家去買房了 如果房市反轉 可能直接使整個台灣經濟垮台
而壓抑房價的好處在於 可以把資金趕出房地產
這些房地產出來之後 可能會去投資有實際產值的產業
而不是沉溺在總有一天會爆掉的紙上財富中
但是房市的稅改和股票市場的稅改順序搞反的關係
反而導致把股市的資金逼入房地產中
導致這幾年房價漲勢嚴重到幾乎控制不住
而到了現在不管想用哪種方式去控制 都必然會產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