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jimechan (醬醬)》之銘言:
: ※ 引述《killegg (killegg)》之銘言:
: 文有點長
: 可能有些人覺得
: 「就習慣用法而已有什麼差別,講『嫁』『娶』又不代表我認同男尊女卑。」
: 但實際上語言可以潛移默化人的價值觀,
: 而有些人的價值觀會反應在語言上,
: 這兩者不見得完全正相觀,
: 但或多或少有交集。
: 也許有人認為「嫁」、「娶」根本沒差,
: 當然啦,火沒燒到自己前的確沒差。
個人認為,文字本身就有很多方面的意義,
有正面也有負面,
因人而異,要改的是觀念而非文字的使用,
以您所使用的句子為例:
: 板友們可能在看文時或多或少也許曾看到有鄉民被說過
: 「你就是『嫁』給我們家啊,你就是我們家的人要聽我們家的話!」
妳已經「嫁」到我們家了,妳就是我們家的人,把妳當家人疼是應該的。
這句話應該就沒有貶抑女性的含義了吧?
: 「啊你都『嫁』出去了啊,不是我們家的人了啊,當然不能回家跟兄弟分房子/財產」
這不是嫁字的問題,
必也知實乎?
在家沒有結婚的女子也不能分財產,
跟嫁不嫁沒關係,這是習俗男尊女卑的觀念,可以批評,
如果以出嫁女子來說,
有嫁妝,等於事先分得家裡的財產,
古代嫁女常有因而破家的情形,就是因為嫁妝太多,
如果不能理解具體情況,
請參考中國泉州晉江嫁女的相關報導和圖片。
以此而言,當然不能再分財產。
而「嫁」到男方家,因為是男方家人,
在丈夫死亡後,有權利繼承丈夫擁有及應得的財產,
這又何嘗不是對女方的保障?
嫁到男方家,本來就同時擁有義務和權利,不要只看單方面。
: 「你都已經『嫁』出去了,不要那麼常回娘家啦。」
問題不在嫁,而在常回娘家。
在古代,常回娘家代表什麼?代表家庭不和睦,
所以會被笑話,對娘家是一種壓力,
當然娘家會希望女子不要常回娘家,希望夫妻能盡力化解家庭紛爭,
換成現代是什麼,
不是男生才有媽寶,女生也有媽寶,
一切合法,但社會觀感不佳。
: 「你可是我們家『娶』進來的耶」
妳可是我們家娶進來的耶,不疼妳要疼誰。
: 「所以我說厚,像我們這些『嫁』出去的女人厚,要知分寸,不要太常回娘家。」
一樣,問題在常回娘家。
: 「你只是個『嫁』出去的人而已,不要管那麼多!」
不要管那麼多不是更省事嗎,何樂而不為?從另一方面來看,有什麼不好?
: 講那麼多,只是想表達有人想把「嫁」「娶」換成「結婚」這個中性詞,
講那麼多,不是為反而反,只是想表達每個字背後都有一套完整或多元的含義,
要注意的是整句話的語意而不是某個字,
因為不是那個字有負面意義,
而是使用者表達出了負面的意思,
是使用者的問題。
(當然也有字本身就帶有貶意,像推文中的番,古代中國人常把非我族類加個犬邊等)
: 而且更改用詞和爭取更多性別平等權利
: (兩性同工不同酬,適婚年齡女性找工作可能因為未來有懷孕的可能而失去某些工作機會)
: 並不一定相違背啊,
: 可以雙管齊下啊。
當然可以雙管齊下啊,男、女雙管齊平嘛,
不要舉的例子都是從女性出發啊~~
也有很多對男性不平等的,
懇請也多關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