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會覺得女生過得很爽,理由不外乎:
「不用主動追人就有異性出手、約會男生會請、可以常出國、結婚男生會買房」等
男生在這裡指的「女生」,即使是「普妹」,大都還是外型有一定水準的女生。
女生指的「普妹」可能包括男生說的「龍妹」,
而男生的「普妹」可能包括女生說的「正妹」。
所以男生眼中看到的女生當然某種程度而言可能是「過很爽」的,
但正妹可能因追求者眾而苦惱、可能接受一點好意就被當成利用ATM
也不會因為是正妹就可以回娘家吃年夜飯。
另外,完全不被當成女生看待的醜女,沒有所謂的「女性優勢」,
卻還是得背負女性的原罪,過得絕對不會比肥宅好。
而男生呢?雖然我是女生,但也認為男生可能的確沒有從前那麼爽了。
之前八卦版有一篇文章,提到現在時代變遷、女性意識抬頭,
原本是既得利益者男生的「利益」減少了,
但需要背負的傳統義務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仍根深蒂固。
這也是很多男鄉民將「女性主義是自助餐」奉為圭臬的由來。
(但我必須補充,每個運動當然都是有自己的訴求,
女性主義內也有不同流派,如果男性覺得自己有不合理的待遇,
卻要求女性自我約束、幫男性一起爭取不合理待遇,
這就像你要原住民自決運動幫多元成家發聲,不然就是自助餐一樣)
推薦原PO和覺得另一個性別比較爽的版友,可以看一本叫《厭女》的書
作者是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但書裡舉的案例都很生活化、平易近人,
「厭女」指的是對女性特質、女性傾向的厭惡和輕蔑,
像鄉民們絕不陌生的三寶、ㄈㄈ尺、娘砲、甲甲......等
這本書提到很多女性的處境,書不在手邊只是憑印象稍微講一下:
「厭女」作用在男女兩性上的的反應是不平等的,
男性會輕視女性,對女性抱持厭惡心態(也就是仇女)
而女性則是自我厭惡,覺得當女人很吃虧。
書裡有提到男性和女性的價值來源。
男性的價值是父權社會給予的(男性的遊戲規則),
包括社經地位、學歷收入、工作能力等
而「擁有女人」,就是給予這些男性的戰利品
但是女性的價值卻沒有那麼簡單。
女性必須同時實現「個人的成就」和「女人的成就」,
所以學歷太高的女生、女強人還是會被酸嫁不出去
柱柱姐和小英等單身女政治人物也還是被挖性向問題、被酸外表,
志玲姐姐也要不斷被關心到底要嫁了沒。
原PO提到的家庭部分:
傳統重男輕女,普遍認為女兒不用讀書,只要趕快嫁人就好
但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升,
女兒開始成為「有女性面孔的兒子」。
既背負著身為女兒的要求(做家事、嫁個好人家)
卻也同時被要求要有兒子的成就(成績好、工作好、薪資高)
甚至很多老人普遍希望是「女兒」來照顧自己晚年,而不是隔一層的「媳婦」。
作者也提到,很多男性懷念過去每個人都幾乎進入婚姻的風氣
因為那是男性不用勞心勞力,就可以獲得一個女人附屬於自己之下。
現在自由的婚姻市場,導致女性都集中在前幾啪的男性身邊,
但從前婚姻的好處,都是男性獲得,
對女性來說「婚姻」則是終身的就業。
書裡還有一些很有趣的分析,
像男生為什麼普遍比女生討厭甲甲?
為什麼無差別殺人兇手動機在「沒有女友」?
還有分析一個大企業OL下班後竟去廉價賣身的心理機制,
就女生而言讀得蠻心有戚戚焉的。
我覺得這個機制下,受害的不只是女性,
被迫要有可靠的肩膀、展現財力來贏得女人的男性也一樣是受害者。
男性不能陰柔、不能哭、不能不高、不能沒錢、不能低學歷
女性不能升遷、不能不正、不能不做家事、不能公然談性、不能承認喜歡性
都是來自一樣的壓迫,所以互相戰性別是沒有意義的
每次戰到後來,男女雙方的論點都是平行世界
但我相信男鄉民的憤怒和女鄉民的憤怒都是同等真實的。
只是肥宅&正妹、重男輕女家庭的兒子和女兒、有錢的男上司&普妹員工
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雖然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我是男生
可能就會跟我弟一樣有零用錢
可能就不會從小一路被男生言語霸凌到大
可能家裡的房子就不會記在我弟名下
但我還是不會想變成男生
雖然我如果是個大正妹,或許可以免除很多煩惱
或許根本不會介意有沒有零用錢、房子,
也不會被嘴砲霸凌,而是有用不完的工具人ATM
但不管是哪種性別,這套機制還是會把苦果壓在某一群人身上
到最後還是兩性都看著另一群過很爽的異性
然後互相仇視,這樣其實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