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gc (逍遙遊)》之銘言:
: 一、
: 以下內容出自《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第132頁。註1.
: 「我的老師當年教我,人絕對不可以交不孝的朋友。
: 為什麼呢?
: 父母對他那麼好,他都能對自己的父母不孝。
: 如果你跟他交朋友,你對他再好,能好得過他的父母嗎?
: 他對父母都如此,他將來會怎麼對你?
: 你覺得他能對你,比對他自己的父母更好?你以為你是誰啊?」
: 二、
: 同樣的道理,常理上,男方娶女方進來,女方要孝順的父母變成「公婆」。
: 如果女方還是用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同樣對待公婆?
: 很難想像「孝順的男方」能不介意女方的行為。
: 註1.作者「呂世浩」是台大歷史學博士。
我的觀念裡傳統的孝道(就是不管是非對錯那種)無非就是一種封建式的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為的是階級上對下的控制
說的白話一點就像是公司、軍隊裡的學長學弟制一般
"絕對不可以交不孝的朋友"這種話實在是把父母放得太大
1.父母和子女不睦的原因歸屬為何?錯的一定是子女嗎?
當然,加上一句天下父母心、養育之恩等等
輿論壓力就在子女那邊了
2.這種說法只是在為"父母"這個階級辯護
有想過現在正在被罵的18歲小屁孩
再過20年後是否就變成大家口裡的無不是的"父母"
20年前罵他的現在反過來要支持他罵他小孩了
但他就是個老了20歲的老屁孩
他說的話不會更有道理
而他小孩的"不孝"說不定是反映他自己的行為偏差
我還是比較喜歡把"人"放在同一個水平的方式來討論"事情"本身
不要把自己(或某個階級)放得這麼大
把自己放太大容易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如:古代的皇帝、部分的父母)
錯的永遠是別人
不孝的也永遠是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