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國中有自己的房間之後,
看著關燈之後的一片漆黑就會想到。
但那時除了覺得沒有感覺的感覺難以想像,
心臟會糾結一下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
隔天理所當然地醒來,
就把這件小事拋在腦後,
開開心心地上學去了。
依稀記得當年南亞海嘯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
看了新聞覺得難過也將自己不多的零用錢捐了出去,
但下一秒世界依然如常運轉,
公車裡塞滿了剛補完習的學生,
我抓著吊環聽著廣播裡鬼束千尋的流星群,
想著剛剛坐在前面那個脖子後有紅點的女孩到底是誰?
隨著年紀增長,
對生命多了一些體悟,
開始對電影或小說裡的生離死別有些共鳴。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原本嚴肅的大叔在妻子棺木要蓋上的最後一刻,
突然痛哭失聲喊著妻子的名字。
這個名字我永遠永遠記得,
忘不了這三個字裡面包含了多少壓抑著的思念和痛苦的後悔。
但電影仍就只是電影,
哭完感動個兩三天,
心思就都飛去黏在在期末考的考古題、
和拼命約燒肉火鍋吃到飽的社員身上了。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
成年後第一次參加告別式竟是自己的高中同學感覺非常地不真實,
進場前還在跟許久不見的高中好友互相寒暄,
彷彿這不過是另一場高中同學會。
告別式開始後靈堂內外明明站了滿滿的人,
誦經聲和司儀喊家屬答禮的聲音此起彼落,
感覺卻格外地冷格外地安靜。
話說家屬答禮是當時中二的我們開玩笑的老梗之一,
如今回想起來,
只覺得年輕的我們好傻又好天真。
儀式的最後,
跟著一群警官行舉手禮目送著棺木離開,
一切突然變得真實起來...
這時我才意識到即使我們的回憶裡還有他,
但照片裡那個笑得燦爛的人已經永遠不在了...
他的時間停了,我們的鐘還要繼續走下去...
從此之後,我看了好多關於生死的書,
例如許爾文‧努蘭的科普死亡經典 <死亡的臉>、
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 <伊凡伊里奇之死>、
聖嚴法師的禪學入門 <禪的生活>、
柯文哲的一篇短短的序文<生死之間>、
和2013年在TED的演講<生死的智慧>
自以為這樣就能理解、接受死亡...
後來才發現,我實在錯得離譜...
那天晚上,
爸爸拿著好多餐廳送的原子筆給我,
只因為我難得回家一趟卻跑到文具店買筆。
原本還想多聊聊,但時間晚了,
爸爸說明天吧,反正你還在家。
怎知隔天早上爸爸出外運動便昏倒缺氧成了植物人,
連多說一句的機會都沒有...
原本以為只要哭過痛醒了,
時間自然會推著還活著的人跟上社會運轉的腳步。
但我直到一切發生在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身上,
才發現往前踏出的每一步竟會是這麼地煎熬,
因為你會好想好想,
將時光倒轉到,
甚麼事都沒有發生的那一刻...
現在那幾隻筆被我推到桌子的角落隱藏起來了,
不然每次看到都會淚流滿面,
想起爸爸那天上樓的腳步和說話的聲音。
關於死亡,我想我仍是無知的...
也許好好地活著,把握當下,會更有幫助一些。
※ 引述《cassie1104 (:))》之銘言:
: 有的時候半夜常常會想到死亡是什麼感覺?
: 我覺得很奇妙但是也很害怕那天的到來,我們現在有知覺能感受到世上的一切,哪天真的
: 沒了心跳我們會去哪?
: 每次想到這話題就覺得好沈重哦
: 而且我還蠻害怕火化這件事,雖然我知道那時候早已剩下軀殼,但是我還是恐懼火的感覺
: 之前有親人突然停止心跳,後來有急救救回來,問他停止心跳是什麼樣的感覺,他只說覺
: 得昏昏沈沈沒什麼意識,聽完之後覺得這樣子死去也是蠻幸福的。
: 好啦這話題似乎太沈重了我還是去睡覺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