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nnderna (晴晴)》之銘言:
: 如題
: 很羨慕從小到大一直有自信的人
: 我本身的家庭環境就是
: 從小做任何事情都被嫌棄到長大
: 課業成績也普通
: 做事也不夠伶俐
: 對比姊姊從小活潑外向
: 做事又靈巧
: 長輩就常常拿我們比較
: 就越來越沒自信
: 唯一可以說嘴的就是
: 我從小參加很多藝文比賽
: 常常上台領獎
: 可是畢了業好像也沒什麼用處了
: 家人常常要我有自信一點
: 或開朗些
: 可是其實我覺得蠻難的
: 自信心的培養是來自於環境還是
: 自身的個性?
: 個性是真的有辦法改變嗎?
午安,分享一點心得
基本上心理學假設人的出生為一張白紙(此指身心正常的嬰兒),每位嬰兒與親人的互動差
異,源自於嬰兒與母親的互動。
並在家庭中形塑兒童的人格特質,形塑的因素有:與父母的互動、家庭氣氛、手足間的互
動……等。
兒童從家庭中形塑人格特質,並在學校的場域中人格特質一部分受到增強,一部分受到削
弱,
例如:老師鼓勵學生上課舉手提問,使部分好奇心旺盛的學生在課堂上有表現機會,對該
學生來說「好奇心」的行為就被增強。
老師不喜歡習慣講髒話的學生,「講髒話」的行為就被削弱。
在整個社會化的過程中,人格(長久持續的性格特質)被養成。我看到原PO提到手足之間彼
此比較、家長也習慣讓手足間比較。
我會覺得原PO所謂內/外向的基準由此而生,那麼要怎樣才能外向,聽起來像是怎樣才能
「像姊姊一樣的外向」,但事實上你跟姊姊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可以去思考為什麼覺得自己沒自信?
有什麼事件佐證?這些事件是什麼時候發生的?跟誰發生?別人也這樣說嗎?
從事件中排列出促成個人性格的生涯時間線,從而了解自己。
另外,我會想反問,怎麼「沒自信了」這項特質會造成自己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