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一代父母節儉的習慣,所以從小我家是能省則省。
譬如我上大學前,沒有一件有牌的衣服; 小學時媽媽都給我買菜市場一套100的衣服。小
孩長高了,還繼續穿,所以衣服都變九分袖,九分褲,甚至變七分袖&褲!
國中時要穿白色運動鞋,我媽都只買夜市的390塊球鞋給我,看同學都穿Nike,男生們還
比喬登鞋,那時也有問我媽為什麼我們不買Nike?我媽說上學穿的隨便穿穿就好了,還說
都是同家代工廠做的,只是Mark不同。
那時國,高中時期,其實青少年滿愛比牌子,比鞋子,比手錶等等。同學戴G Shock, baby
G,而我是沒錶,有需要戴的話,就是夜市100塊的錶。
然後我第一雙有牌的鞋,是男友買給我的converse,後來他又買Nike給我。對那時青少女
的我來說,是"高級貨"。
因為小時候傻傻的,爸媽不給我買有牌的,我也不太會吵著要,反正我知道他們也不會買
給我,吵了也沒用。XD
我就靜靜地看著同學比牌子,心裡想說,有牌子的東西跟我無緣。
上大學後,因為每天穿便服,當然更多女生會比來比去囉!那時透過室友,才知道什麼叫
porter,什麼是Levis,什麼是Armani。
那時我開始會用好一點點的東西,開始至少會買個Gozo的衣服,班尼頓的外套,但心裡還
是覺得好貴喔!
然後跟同學出去逛街,同學一看到一雙小b的鞋子5000塊,她一下就毫不猶豫地買下去,
那時我覺得是天價。我是衣服超過700我就要考慮(其實現在也是,現在是超過500就要想
想),鞋子超過1000就要想很久。
當然那時會想說,難道我們家有點窮嗎?所以從小到大我都用夜市貨。
但,這一切到了暑假,開始我覺得有點不一樣了。
暑假時,我同學們很開心的說要出國了,大家分享去哪裡。原來那個買小b,常穿sisley,c
amper等等"高級貨"的同學要去峇厘島了,而另一個也是常穿名牌的同學要去大陸。
那時我也有點白目,心裡想:"為何去峇厘島跟大陸要開心成這樣?"
(但我只是心裡疑惑,沒有說)
因為,同年我要去歐洲念書+玩....費用是一個月20萬。
(然後連續幾年,我暑假都是去歐美日)
後來我才知道,爸媽不是不有錢,而是習慣"把錢用在刀口"上。
他們覺得那些外在的衣服之類的,不是很重要,但是教育或出國開拓眼界,更重要。
然後因為父母真的從小太不注重物質,家裡沒什麼名牌品,家裡連電視現在都還在用映像
管電視!
但是,長大後才發現,同齡的很多人都在煩惱買房,而我是真的很幸運完全不用煩惱,因
為爸媽早就幫我準備好了,而且是我們家小孩一人一間外,還有多的房子跟店面收租...(
而且都在雙北downtown)
這邊不在炫耀有錢,而是
"錢省下來花在刀口上",那個益處是多大!
到現在我還是很愛穿夜市買的衣服,當然自己賺錢後偶爾會買貴一點的,但基本上我對物
質欲望算滿低的。(從小養成對名牌無感的習慣了)
我從來沒跟過I phone 風潮,我都用8000以下的手機; 平常都穿夜市衣,貴一點的頂多H&
M,首飾也是平價的台北後火車站批發的就好。(其實會搭配,沒牌的還是可以穿出很時尚
)
就是我對名牌真的沒啥感覺,也不會想買。(現在一樣無錶,看手機就好)
但是靠我自己工作後的存款,也有百了。
我去百貨逛,覺得衣服1,2千很貴,但不代表買不起,是不想花那個錢。或許百貨專櫃小
姐覺得我不是好客人,但是我一次買股票是幾十萬在買; 或許我不買高檔保養品or化妝品
,但是我出國是一次10幾萬的也敢花。
其實是想說,沒有太愛慕虛榮,反而可以把錢用在更大的效益上。
當然名牌有它的質感,當然有能力,可以用好一點的東西。但我是指,如果沒有那個屁股
,就不要硬花那個錢...只為了"炫耀"。(當然有些人買不是為了炫耀,但我是指,沒錢卻
把錢都花在那上面的狀況)
而我說的喜歡比名牌的同學們...我是長大後才知道,家裡經濟狀況比他們好很多。(不是
好一點點)
如果不要花那麼多錢在那些外在的物質上,那或許他們可以把錢省下做更好的規劃效益之
用,那他們現在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b (長大後,大家才知道錢難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