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zyn (蘇玲)》之銘言:
: 其實不到怎麼下標題
: 我發現語言是ㄧ件很有趣的事
: 很多很直覺的應對 其實已經不自覺的表達了對女生能力的歧視
: 舉我來說 認識我的人 或剛認識我的人 都知道幾件事
: 我居住澳洲
: 我在澳洲有份工作
: 我先生是德國人
: 每當這三樣事實其中在一起 想跟我聊天的人 都會用這樣的一句話當作開頭
: 嫁去澳洲幾年了阿 或嫁去澳洲生活不錯吧
: 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三件事情結合在一起 就是我嫁去澳洲
: 我都說了我先生是德國人 為什麼我會是嫁到澳洲??
: 所以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 婚姻讓我取得了澳洲的永久居留權
說真的,[你這句話]就有用偏見解釋偏見,用歧視解釋歧視的嫌疑
語言上面,嫁去哪邊就是在說你嫁了之後在哪生活的,
你看到一個朋友結婚後就在澳洲生活,根本不會去想他是嫁給哪國人,
因為"嫁給德國人"跟"嫁到澳洲",真的就是兩句邏輯上獨立的話。
甚至我會跟你說,"嫁到澳洲""更加地"兩性平等,
因為他重視的是你們兩個婚後一起生活的地點,才不去管男方家族的問題。
========================================================
前一陣子正好跟女友談移民的事,
他說他對台灣有感情了,有工作也有交友圈,就算物質生活變好也很難適應移民生活。
事實上有不少人是根本不想要那個居留權,不想要那個生活,
在這個前提下,嫁去澳洲直接給我的感覺就是犧牲,而不是爽拿居留權。
我這邊只是又提了一個狀況,其他一定還有"各種"嫁去澳洲的可能性。
這整篇文章,如果在[你這句話]的邏輯上斷掉的話,
基本上就跟能力不能力的毫無客觀的直接關係,
如果只是要不爽"嫁"這個字,那是另一個戰場。
而這句關鍵的話,上面提了別的合理的可能性,
為什麼你卻第一瞬間直接就是綁在居留權上面呢?這是不是就是一種刻板印象呢?
如果今天大家都超級理性來看這件事,那[你這句話]的邏輯是很薄弱的。
而且說實話,單看這描述,把"嫁"跟"居留權"畫上等號的是"你的理解",
而不是有人嘴巴說出來的內容。
因此,若你要完全消除這種歧視的感受,
我想這個社會跟你都還有相當多的努力空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