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家都說東西是工廠做的
那時候我還以為,成衣是工廠裡準備好長長的布疋、線捲
然後就有神秘的大機器把這些原料吃進去
接著不斷吐出漂亮的衣服
長大後,接觸了全球生產鏈的資訊
才知道,哪有那麼神奇的機器
就算有,那些終端售價幾百塊,產地售價不知道有多低流行服飾
是不可能用那麼先進高昂的機器的
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東南亞的廉價勞工
他們每天工作,一小時要縫上百來件衣服部位
一個月拿台幣4000來元,平均下來時薪十幾塊!
所謂的"機器做的",也不過就是指縫紉機、扣眼機等等輔助工具
那些衣服包包還是是勞工一個一個做出來的
如果那些廉價勞工生在台灣,有其他正職
他們縫紉的能力,應該會被周遭朋友驚嘆吧,甚至鼓勵她創業作手作
所以我一直覺得"手作"這個詞有點怪。
通常手作是要相對於工廠
可是工廠的產品明明也是"手""作"出來的啊?!
當然,我懂現在"手作"基本定義的共識是指個人少量生產的產品
而有些人就以為自己花了時間做出來,換算時薪成本,商品應該至少XX元
但是作品根本跟工廠製造出來的樣子沒多大差別
我想他們可能忘了顧客會為手作買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手作的獨特性
而且令我感到不是很舒服的是,
這樣的想法下隱含的是
"我生在一個富裕的環境,我基本時薪比東南亞勞工高出幾十倍
基於這個理由,我作出來的東西雖然跟他們作出來的差不多
但價值應該要高好幾倍才對"
這段時間手作文有點多
一點小抱怨
想要賺錢,請拿出對應的設計、行銷、技術能力
而不是算自己花費的時間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