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t6380 (social dilemma)》之銘言:
: 如題
: 外勞好像不知道
: 普悠瑪沒票不能搭
: 就一群擠上來 吵吵鬧鬧的
: 後來列車長檢查票
: 他們都買區間票
: 被罰錢了
: 請問
: 外勞是不是都不知道這些規定啊
台灣這一塊真的做得不夠好
首先,光是基本的英語對照就做得超差 (而且這是在假設外國人都是英文很好的前提下)
我之前在台鐵台北車站遇過穆斯林旅客,他們想使用寄物櫃
但寄物櫃上全是中文說明,導致他們根本不知如何使用寄物櫃,在那邊問人
可惜的是,許多台灣人也是一看他們就閃,不知道是英文不好還是不想幫助"非白人"的
心態作祟.
還有一次,我在青年公園外遇到一個外國人,他在U-bike加值站的旁邊到處問人要怎麼
使用加值站,他想要註冊卡片.可是那台機器根本就已經故障,他看機器的說明也不知道
該怎麼使用,在那邊到處問人問了半小時,沒人幫助他.我猜或許是台灣人英文不好或者
根本因為他是黑人的關係.
標示用中英對照是非常基本的,台灣很多地方都做不到
以為外國人來台灣就一定懂中文嗎?
對於非英文內容,台灣做的更是糟,除了日文以外,基本上就很難找到其他語言了
把外籍族群(無論是工作者或旅客)都當成懂中文,懂英文或懂日文的
其實,這哪裡有這麼困難,請翻譯人員將重要資訊翻譯成他國語言以後,可以一直沿用
頂多每年做小小修正(有時候沒有更新,就也不用修正),只有第一次需要花功夫去做
但是台灣政府根本懶得做這件事
以前我的一個德國客戶需要台灣公司的法律規定
打遍台灣主管機關,沒有一份德文譯本,好,這我可以理解,反正台灣不重視德國企業
我問說有沒有英文規定呢?這很基本吧,結果根本是笑話一個,連英文規定都沒有
最後是我們幾個員工自己硬生生地翻譯成英文給德國客戶
德國人又是出了名的嚴謹,他問說這是不是官方有效文件,不是的話,有沒有律師審閱
意見,因為一旦出了錯,法律求償問題就會很麻煩.
這就是台灣對於外國的"不友善",不友善是來自於環境
友善不是光靠跟對方笑就可以的,要有周邊環境的配套措施
最基本的語言翻譯對照都沒有,還想要推展觀光,推展國際交流,推展跨國經貿合作
狗屁啦,每年派一堆經貿交流團出去還不是去出國玩,回來就叫小科員上網抄報告
我們自己在金融業最清楚,台灣政府根本懶到家了
一堆外國客戶跟我們抱怨台灣規定多如牛毛,而且規定多又不發布外語翻譯,想跟台灣
往來超級困難.
連外國企業都嫌台灣很不國際化,很不友善
台灣又是嫌貧愛富的國家,對於這些外國籍勞工的做法就多差就可想而知了
坦白說,台灣真的最好禁止外國籍勞工來台
不是因為我怕外國籍勞工搶了我的飯碗
而是我怕外國籍勞工來了台灣,除了被剝削,還發現台灣人的歧視與官方環境的不友善
,把這些惡劣的印象帶回去他們國家,丟臉丟到世界各地去.
外國籍勞工在台灣被凌虐被剝削的新聞早就傳遍東亞與東南亞
連臉書上都看的到外國籍勞工寫歌宣洩對台灣的不滿與憤怒
自己看了都覺得丟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