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辦公室小職員嘲笑她的女主管:女主管一個月的薪水頗高,午餐時間到附近
的菜市場買菜或逛街,行為卻十足的歐巴桑,總是穿著一百塊的衣服、拿著一百九的
皮包;買東西的話,三百九的衣服一定要殺到兩件七百,一斤花生五十五元一定要殺
到兩斤一百元,為了那多出的一件或一斤,還不惜逼迫與她同行的同事陪著買。小職
員感嘆:如果那些小販知道現在跟他們殺價的,是個月入十萬的女主管,他們一定會
大呼「天地不仁」吧。
其實有些人就是喜歡殺價的樂趣,與收入沒有什麼關係。在這種人心中,大小東
西都要經過他們的「比價系統」,他們覺得「物超所值」才要買,否則會有一種受騙
上當的感覺。
月入十萬的女主管為何不能省儉度日?台灣有不少富可敵國的大老闆,都一直保
有這種「斤斤計較」的天賦。在大宗採購上更非得錙銖必較:大公司採買某種原料,
購入數量都很龐大,一公斤十塊與一公斤十塊一,對營運成本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雖然覺得「積沙成塔」的致富說已經是個落伍的想法,卻也贊同:省其所當省
的人,才能留得住到手的錢財。然後省錢還是得有幾點原則:
第一、省錢不能省到失去朋友
如果一個朋友收入還算豐厚,每次出去用餐他卻都等著你買單,久而久之,你就
不算把這樣的「小人」從朋友名單上刪除,也會略有微辭。他佔便宜的心態太明顯了
,連這種小便宜都佔盡,通常也不會太有朋友道義。同甘時他多半歡喜,共苦時一定
不見蹤跡。
第二、省錢不要省到太沒氣質
能夠花很少的錢來裝扮自己,固然有一種成就感,但美學眼光欠缺的人,常把自
己裝扮成歐巴桑,不能登大雅之堂。有時常會貪小失大:老闆不會想要帶一個看起來
像歐巴桑或歐吉桑的人出席重要會議,當成公司的門面,除非在某些依年資升官的公
家機構裡任職,否則裝扮土裡土氣的人要升官還真困難。
第三、不能凡事以省字為最高指導原則
不要省到忘了生活樂趣。有些理財專家專門教人家省錢致富,要上班族每天省一
杯拿鐵,一天省個七、八十元,一個月就可以省下兩千多元,積少成多。其實,在我
看來,如果你真的喜歡喝拿鐵咖啡,而享受一杯辦公室樓下的星巴克咖啡這件事也會
成為每天快樂的泉源之一,那麼,千萬別省。這種省錢的方式,絕對不會讓你快樂,
只會讓你感受到一種難民心態,使你心理不平衡,感覺自己辛苦一整天卻無一點酬庸
。
如果連給自己一點酬庸都要省卻,那麼我們只能活得像個家奴,而苛待家奴的那
個主人,竟是我們自己。
別因省錢變得眼光短淺
若真要在快樂與省錢中取得最有利的籌碼、贏得最大的滿足,寧可少買一件好衣
服的放縱,別省掉花錢買得到的一點小小快樂。
過度省儉而沒有享樂的人,寒酸苦命相會寫在臉上,脾氣不好了,對別人也會變
得慳吝、看待世事便不夠寬容。
省錢有省錢的快樂,但是別忘了,只有省錢,並不能夠致富。
省其所不當省的錢,其實是一件沒品味的事情,好像到了花都巴黎,卻因嫌貴捨
不得到露天咖啡座喝咖啡。
理財,不能越理越不快樂。知道什麼能省、什麼不能省的人,才是會理財的人。
在現代生活中,錢是快樂生活的重要輔助品,為了省錢而變得失去唾手可得的小
小快樂,不過是貪小而失大。
如果你目前尚無負債,那麼,何必省這種小錢、捨本逐末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因為省錢而變得眼光短淺。
想要變得有錢,開源一定比節流重要。而開源之前,投資自己的成長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有實力者才能夠開源。光會省錢的人,常把眼光放在芝麻
蒜皮的小事,也總是把太多力氣花在省小錢上,吝惜投資自己去學點新把戲,也沒辦
法把眼光放遠,這才是省小錢者人生中最可悲的問題。
----
這不是我寫的這是吳淡如寫的0.0
雖然我不太熟吳淡如是誰不過多看點文章也好
最後提到什麼投資自己
我也只有平常會買買書
我覺得也想要學點新東西
例如什麼 手工皂啊的
精油啊芳療的 感覺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