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紐約時報:男子漢教育其實不利於男孩的成長

作者: SeaWolf (十字之門)   2017-06-18 21:30:26
新聞標題:
中文: 男子漢教育其實不利於男孩的成長
英文:Talking to Boys the Way We Talk to Girls
新聞內容:
有一年父親節,我五歲的兒子和同學在吃早餐時唱了一首有關父親的歌,哼唱著
「我的爸爸又高又壯」和「拿起鎚子就是修理匠」,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句「真的很酷」。
好吧,這些品質中的大部分本身沒有問題。但當這些歌詞被當作男性身份的典型特點傳承
時,我們不僅限制了孩子對作為一個父親意味著什麼的理解,也限制了他們對作為一個男
人和一個男孩意味著什麼的理解。
出現在孩子畫冊裡的父親不是在逗笑,就是在帶著兒子冒險,或是展示體力或堅
韌的獨立。在孩子的畫冊中,父親不加掩飾地表現——沒有象徵性的舉動——對兒子的愛
是少有的例外(出現這種例外的是《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和《Oh, Oh, Baby
Boy!」》)。就在女性的研究課題長期研究這種有性別區分的語言對女性和
女孩的不利影響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些老套的言論對男孩同樣有害。
《兒科學》(Pediatrics)在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母親和女嬰的語言互動
頻率高於和男嬰的互動。在另一項研究中,一批英國研究人員發現,西班牙的母親在與四
歲大的女兒說話時使用帶情緒的詞彙和話題的可能性,比她們和四歲大的兒子說話時高。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表明,在說到過去的經歷時,女兒和父親談論自己情感的可能性
比兒子高。
此外,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2017年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的結果包
括,父親給女兒唱歌,朝她們微笑的時候更多,使用的語言比對兒子的更具「分析特點」
,表現出的悲傷也多得多。他們對兒子的用詞更注重成就,比如「獲勝」和「驕傲」。研
究人員認為,父親的語言中表現出的這些差異,也許是「女孩在學習成績上勝過男孩這個
一致結論」的原因之一。
在去過意外傷害急診室多次後,另一項研究發現,父母對兒子和對女兒的說話
方式不同。他們讓女兒在下次做同一件事情時要更加小心的可能性,是對兒子這麼說的
四倍。這項研究還提到了早前的一項研究。那項研究發現,父母在教兩到四歲的兒子
怎麼從遊樂場的杆子上爬下來時會使用「命令」,對女兒則會給出大量「解釋」。
甚至男孩的讀寫能力,似乎也受我們希望他們具備的沉默寡言的說話方式的影響。在《美
國的男子氣概》(Manhood in America)一書中,研究男子氣概的研究人員兼作家邁克爾·
基梅爾(Michael Kimmel)堅稱,「男孩認為傳統的人文科學課程女性化」。這一點在英語
課堂上表現得最為真實。正如我在執教20多年裡親眼看到的那樣,當其他人對文學或創造
性寫作任務表現出公開的興趣時,男孩和年輕男性會相互監督。通常,非虛構閱讀和寫作
還過得去,因為它幾乎不會對男孩構成威脅。但文學虛構,尤其是詩歌令人害怕。為什麼
?因為它們是表露情感,暴露所謂女性的「軟弱」的語言。正是我們的腳本教育他們最好
是避免,最不濟也要剋制這種語言。
女人們經常說,她們希望男人能夠更加坦誠透明地對她們表達感情。但是,
研究人類脆弱與恥辱感的專家布萊內·布朗(Brené Brown)在她的書《勇敢挑戰》
(Daring Greatly)中指出,如果男人接受她們這個意見,許多女人反而會感到不安,
甚至是退縮。事實上,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年齡的女性受訪者認為,
沉默寡言、使用較短的單詞和句子的男性更有吸引力。這一發現似乎和布朗博士的研究
成果相不謀而合,表明男人越是不願意冒險用語言表達感情,他們的魅力就越大。
這種帶有壓抑色彩的信息是違背男人天性的,事實證明:在感情方面,男孩天生比女孩更
敏感。
愛德華·特朗尼克(Edward Tronick)30年來一直在研究母嬰之間的互動。他和他
在哈佛醫學院新生兒部門的同事們發現,母親與男嬰之間下意識的互動要比和女嬰之間的
下意識互動更為專注和警覺,因為男嬰需要更多的幫助才能控制情緒。
他們的一些研究發現,男孩的情緒反應最終「受到限制,同女孩相比,他們的反應被認為
更應當改變」,特朗尼克博士在電子郵件中指出。母親撤回身體接觸,從而開始了這種
限制或改變。「所以,早在典型的母嬰互動之時,早在語言發揮作用之前,「拿出男人樣
」的教育就已經開始了,」特朗尼克博士說。
人類生物學家朱迪·朱(Judy Chu)對四歲和五歲的男孩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
發現他們在理解他人情感,以及培育親密、有意義的友誼時,是和女孩一樣敏銳的。她在
《當男孩成為男孩》(When Boys Become Boys)一書中認為,男孩們到了上一年級的時候(有時更
早),就會把天生的同理心換成後天習得的沉默堅忍,並與朋友之間保持更大的情感距離
。有趣的是,他們只會在公共場合採取這種新的行為模式,但在家裡、在父母身邊時卻不
會這樣。
為什麼我們限制男孩的情感表達詞彙?
我們告訴自己,我們是在幫兒子們備戰(從字面的意義上和比喻的意義上來說都
是如此),在野蠻無情的世界與經濟之中競爭。我們越早幫他們為這個反烏托邦式的未來
做好準備,他們將來就會過得越好。但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蘇珊·戴維(Susan David)堅持相反的
觀點:「研究表明,抑制情緒的人適應能力和情緒健康都比較差。」
我們該怎麼改正?戴維博士說,我們可以從讓男孩體驗自己的情緒開始,讓他們體驗自己
的所有情緒,父母不要從旁做出評價,或是提供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幫助他們學到重要的
一課:「情緒是不分好壞的」,以及「情緒就是情緒而已。不要對這些情緒感到害怕。」
對男孩說:「我看出你很不高興」,或問他們,「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或「你現在覺得
怎麼樣?」 戴維博士說,這樣就夠了,用不著制定什麼大計劃。「你只需出現在他們身
邊。讓他們說話。表示你想聽他們所說的東西。」
新聞連結:
(請多加利用縮網址方便瀏覽)
https://cn.nytstyle.com/education-career/20170616/talking-to-boys-the-way-we-talk-to-girls/zh-hant/
心得:
(根據板規9,心得至少二十字繁體中文字)
紐約時報的文章。男孩的成長教育其實在推動性別平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多鼓勵
男孩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許就能改善男孩的性別意識,讓男性也能加入性別平權的行列,
而且這是從生活經歷中習得的,更有普遍性也更深層。
期待有一個良好的性別平等社會,不管什麼性別都能獲益,也減少不同性別之間沒有
必要的互相傷害與衝突。
作者: chihchuan (Andy)   2017-06-18 21:36:00
作者: pqoiwe1994 (pqoiwe1994)   2017-06-18 21:37:00
「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作者: blackzero1 (honChao)   2017-06-18 21:38:00
情緒本來就不分好壞阿,控制不了情緒而衍伸的動作才是
作者: pqoiwe1994 (pqoiwe1994)   2017-06-18 21:39:00
你知道情緒本身就會影響腦部結構嗎 就算什麼都不做
作者: adamyang2000 (adamyang2000)   2017-06-18 21:42:00
男人加油啊,社會結構大改變,很無奈,父權紅利、女性主義下,女人佔盡社會優勢,女人認真唸書可以當你主管、可以當總統。不愛唸書比較差的女人,媽媽也會教導,如何利用男人往上爬
作者: acecup (曠野盜賊)   2017-06-18 22:33:00
好吧!吼吼吼!表達自我情感,現在的我要咬人!
作者: psyche (時間不存在)   2017-06-18 23:44:00
這是篇好文章,但樓上顯然很多是長期缺乏正確情緒教育觀的受害者,所以有諸多誤讀與憤怒.情緒是人性與動物本能的展現.問題不在有情緒,因為情緒是自然設計的自我保護機制.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得到良好的教養引導,學會疏導自己的情緒,以至於我們被情緒綁架. 情緒原本正常發揮時可以幫助人自保,卻因為過度發揮而讓人陷於困境.性別意識平權的意思,是希望男性女性都回歸人性,承認自己有情緒.因為情緒並不會因為壓抑而消失,而會轉而發洩在其他地方. 譬如欺壓相對弱勢者,譬如在較安全的網上過度攻擊.情緒會消失,是因為被接納,被經驗,被疏導. 情緒不分好壞.壞的,是我們不會疏導而被自己的情緒綁架的經驗.壞的,是被情緒綁架後,做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事情.因為情緒"不會也無法透過否認或壓抑消失", 所以我們更期望未來的人們可以更注重情緒教育,更幫助人懂得照顧自己情緒理不好的情緒常讓我們(包括我自己)覺得困擾與痛恨,但其實情緒確實有幫助人趨吉避凶的功能性. 只是, 我們要掌握如何的正確使用知道. (身為已經長大的成年人,我覺得我的情緒失控是很難救了, 目前只能先從吸收相關正確知識開始,重新建立對情緒的認知,然後在情緒攫住我的時候,用一點理智平衡.理想上,如果嬰兒期起就有個很擅長此道的固定養育者,那他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善用情緒而不是被情緒綁架了.很遺憾, 我離這個理想很遠... 錯過本能發展期,只能靠後天調整了...
作者: JCSwifty13 (Swifty&proud)   2017-06-19 01:58:00
推優文
作者: kiwifresh (奇異果‧新鮮)   2017-06-19 10:40:00
大開眼界
作者: Doralice   2017-06-19 12:2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