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幫理工說一下話啦。
念理工的也許覺得自己考試很多唸書很辛苦,但大學階段這些都是別人安排好的知識,
理工科只要理解吸收,頂多用自己的方式內化就行了。
這種一概接收的知識學習很有效率。而且會與不會、有學與沒學一翻兩瞪眼,
只要肯投資時間下去,多少一定有報酬,也學得有成就感。
外人只要沒學過相關科目就很難批判,因為沒學過的人連批判的句子都很難造得出來。
這麼好學、又實用、又受保護的領域當然很多人讀,這很合理。
理工科資源多、報酬高,社會當然需要這麼多人來讀理工。
所以肥宅我覺得理工就是好念,沒有要貶低理工科價值的意思。
但是肥宅我覺得,讀人文、社會本來就該有心裡準備。
人文社會這種東西就是結合在整個社會中,所以每個人對人文社會有認識。
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中,就會對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人都自以為是人文社會專家。
況且,人文社會培養的能力(分析、批判、綜合、自省)經常是隱性的,
也不是學起來可以馬上有應用,這些能力也沒有很客觀的標準衡量。
學人文社會還要經常受到同圈子的批判,外人也常閒言閒語。
再在加上在社會上相對於理工科處於弱勢,學起來吃力又不討好。
大學所學和產業的連結也比較弱, 讀起來會很有挫折感。
辯護理工科的說詞總是倒果為因,認為讀理工佔有優勢是因為讀理工人格或能力優越。
但是學習理工科,從來不需要批判思考的能力。難怪整個理工社群看起來相當和諧,
但是一遇到外在批判時總是尖酸刻薄地反擊,但又打不中問題核心。
最後還是要鼓勵理工學生平時多進行批判思考,多讀文史哲啦!
要不然戰文組沒用的時候總是很沒戰力,最後只剩下人身攻擊而已。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更高的人投入這產業。
: 一般來說都是先有文化才有經濟發展,怎麼說呢?
: 綜觀歷史,每個在該時代宰制世界的霸權都是一樣的
: 先是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 接著創造更好更進步的知識體系,
: 再來是改變生產方式,
: 之後改變社會運作
: 最後才是當上世界的霸主
: 從文藝復興以來無一強權例外
: 就好比現在的先進國家
: 西歐北美日本紐澳算一算就那些
: 那麼難道他們的強大只是因為錢多而已嗎?
: 不是,背後的文化基礎,以及知識體系才是得以賺錢的工具
: 好比美國二戰末的福特管理主義造成美國可以大量生產軍事武器,這個量還不是其他國家
: 加總能抗衡,因此就壓倒其他國家取得霸權。
: 這就是知識體系領先轉換為生產產生的優勢
: (好比除了中文系之外所有學科和理論幾乎是從西方國家過來的,第三世界國家頂多只是
: 改數據應用而已。)
: 也就是說,不先處理文化問題,而只是一直輸入西方的碎片(好比科學只抄公式,做做後
: 段代工),說要賺多少錢都是假的。
別說文藝復興以後,西方文明在實力上成為世界霸權是在工業革命之後。
在那之前,中國都還有深厚的文化與先進的科技。
當時的中東,也有深厚的人文傳統。
但是,文藝復興確實提供了接下來幾個世紀的人文與科學進展的背景環境。
至於輸入西學,以儒家的文化來內化也不見得行不通,只是我們實行得不夠。
就如同kuopohung所說,我們把技術、制度與思想切割了,
使得無法用自己的文化思想衍伸發展出好的技術與制度。
但是,所受限的技術與制度僅限於人文社會領域,或者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工科。
理科倒是沒那麼多影響,畢竟自然科學的知識也是與西方人文傳統切割了。
就算沒有任何人文社會背景,自然科學也是可以弄得起來(看看蘇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