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堆人嗆這次抗議沒多少人
可見得政策沒錯,只是少部份人在亂
輔以民調如何云云
呃
先講民調好了
最好操弄的數據,
不然為何民調公司本身的招牌就是賣點
「有公信力、抽樣和母體不太有偏差」
同樣的民調標的,
結果一個月變兩次……
回到抗議的部份
這裡假定社會政治議題的陳抗都算社運
台灣自總統普選後的社會運動
能夠破萬人的有幾次
而且每次社運本來都需要「運動能量回復期」了
這個是很基本的常識吧
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更好理解
假設一個生物動不動有突破閾值的反應
個體很快就能量耗盡了
太陽花都自承有政黨工作人員在網路塑造聲勢了
能載舟自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