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看的過程中覺得文法怪異、用字不精準,請大家見諒。
正文開始。
看了前面的文心中產生不少感觸。
如果你只看「對待未來很認真的族群」,我能力上算是一個很普通的下一代。至於為什麼
會這樣說,又為什麼和這主題有關?請往下看吧^ ^
在不牽扯個人觀感的情況下,我想將會影響英會能力的因素先列出來(列個大概,不一定
互相獨立):
一,家庭因素--挺現實的一塊。不管是沒能力做到(沒錢?)、沒視野想到(腦子裡沒
這塊?),或是沒時間顧到(忙於經濟或其他事?),我都歸這類。
二,學校因素--眾所皆知,台灣的學校教育並不重視這一區。一大部分的緣由和藝能科
一樣都指向升學制度。
三,本身因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因為怕血所以不讀醫學相關學系的例子?雖然不
至於那麼誇張,但有些人對英文的確異常牴觸。
四,其他因素--其實我這篇注重的就是「其他」。
「其他」和升學有密切的關聯。就算一個人在1、2和3都俱備了優勢,當他的「其他」並不
具有優勢,甚至只有劣勢時,他一樣可能練不好英會能力。
那到底什麼是「其他」?
大部分人在學生時期主要的目標就是升學。而其升學目標因人而異。我不知道怎麼具體的
講,但我舉個例子希望看官們能體會:有人覺得上台政清交成只是稍有難度,可是有人卻
覺得上一二類私立龍頭弗如登天(也適用在國中考高中、職的狀態下)。
在一般的情況這種目標應該都是對自己的評估,像成績取向和成就。而到頭來只有當自己
能完全或超長發揮才能達成這種目標。
如果一個人真的體會到這點,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裡,他的精力、體力和時間勢必就會
集中在那些科目上。
有部分人會說網路上有許多資源,是自己不去用的。
對,說的沒錯。同時我也覺得念書一大部分是靠自己和家庭培養。但當你在家裡對「考試
科目和英會」的態度就像現行制度對「考試和非考試科目」的方式一樣時,英會能力的提
升怎想都非常有限,甚至趨向零。如果自己的目標是非傳統的,那對專業科目的投入也不
會亞於傳統學生對考試科目的付出。
可是跟現行制度不同,這種態度誰可以非議呢?對當下的自己負責有什麼好討論的呢?他
們當下能做好的就只有這樣。後來是後來的事,但當他回過頭去看並提出類似的想法(英
會能力薄弱)時,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種「其他」的影響下,我覺得這族群想在台灣練英會的黃金時間恐怕是在國中前和大
一、二。因為如果拚到自己的目標,那大三、四應該也會忙碌起來。可是國中前的狀
況......一來小孩心性,二來又和家庭有更緊密的關係。真的要自己體會到並有能力去做
恐怕只有大學之後了。
p.s.我會回的這種文都建立在發文者過去是對自己負責的。碰到什麼開分身、反串、討噓
者就請大家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