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guepard: 請問旁人該怎麼做呢?之前看有人說聽就好了不要建議也不 03/13 02:39
→ guepard: 要鼓勵,也不能像聽一般人抱怨時表示試圖同理,可是聽完 03/13 02:39
→ guepard: 還是得有所回應吧?請問可以回應什麼呢? 03/13 02:39
其實如果聽到這類抱怨 當然不用勉強自己去同理他的感受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沒有這種困擾的人 就像很多事情沒有親身體驗過 永遠跟當事者間會存在一種隔閡
無法做到全然的同理
這種時候更重要的其實是尊重 尊重他說的話 他的想法
想要回應的話 除了讓對方明白"你有在聽他的話"之外
要比"恩恩""喔喔"這類敷衍的話更多 的話
可以試著先從順著他的話開始 甚至是像迴音一樣複述一遍他的話
再提出一些你自己的想法 或回問他一些問題
不要跟著掉進他某種憂鬱的迴圈 或試圖分擔排解他的憂鬱
用放空一點 抽離一點的方式去看待他的抱怨
有時間的話可以試著幫他找出自己的思想核心價值...
不過其實這屬於認知行為治療的範疇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用輕易嘗試
旁人一般只要複述一遍他的話(表示你有在聽)
再反問一下他"為什麼會這麼覺得" "這麼想的原因是甚麼?"
諸如此類的 就夠了
推 handsomecat3: 推定義為疾病的分界條件。 後面說到有些人就是比較 03/13 09:57
→ handsomecat3: 容易誘發憂鬱症,是否是基因佔比重大? 03/13 09:58
這倒是真的
往往很悲劇的地方在於 有身心困擾的人背後
可能是一整家子的人都有或輕或重的類似問題
或許是基因 或許是某種環境狀態下的影響 這很難去釐清跟做科學解釋
只能說觀察/統計下的結果 有這種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