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說 :
今世俗之貪卑者, 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後薄, 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
新聞中的案例只見聘金, 不見嫁妝.
這種"現代特色"禮聘文化, 貪卑者是誰很清楚啊.
阿明明就現代特色, 又要刻意用傳統習俗來包裝
拜託一下,
禮聘文化從唐代以前就有了, 在傳統相對父權的文化中.
有可能聘金嫁妝這個部分就獨厚女方嗎?
動腦想一下就知道了
在宋朝, 甚至流行窮書生娶有錢人家女兒來大翻身.
就算講最差的, 聘金給了等同是把你女兒買過來.
怎麼樣也不虧.
以往是用嫁妝來表示自己女兒身價的. 嫁妝給多了女方越有面子.
你婆家越應該善待媳婦.
現在也有些人說 聘金給女方後, 女方拿來準備嫁妝 或給新嫁娘.
這也不符合傳統文化.
因為這樣的嫁妝 不叫嫁妝.
而是女方請客 (給嫁妝), 男方買單 (但嫁妝是聘金來的).
在以往, 你有本事跟男方開多少聘金, 自己就要有本事準備相應數量的嫁妝.
講相應數量是因為各年代不盡相同, 有1/2的法定規定, 但只拿1/2出來就等著被輕視.
所以會有 "破家嫁女" 這種說法.
為了嫁女兒準備嫁妝而去變賣家產.
(討論串有篇講到的, 退一半聘金當嫁妝, 以過往的角度來看就是,女方請客男方買單
先收在退還只有1/2 , 根本是當小妾的規格)
哪像現代特色文化只講聘金,聘金談不攏就說男方沒肩膀的?
至於現代特色就很多種拉.
男女平權下包含但不限於 不再去講聘金嫁妝的是一種. 只當做一個過場儀式的也有.
嫁女兒就想跟男方要一筆的也是一種.
要選哪一種是個人選擇.
但至少搞清楚這是個人的選擇. 大方承認麻.
不要硬去扯婚禮習俗搞成半套傳統,自助餐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