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 隔壁那個國家一百多年前就遇過了
來看看後來劇情怎麼發展
你和製漢語贏了又怎樣? 後來的抗日戰爭我贏了阿,
贏了戰爭,什麼事都沒了
經濟和軍備才是最重要的,軍備就算贏不了中國,至少也要強到中國不敢隨便開打
整天吵這些名詞上的東西不覺得很無聊嗎
和製漢語-維基百科
當時學者對於傳入中國現象的批判
清末,大量和製漢語、半和製漢語隨著留學生和翻譯書刊傳入中國,造成文化
衝擊,引發部分學者的反彈。
張之洞、嚴復、林紓、章炳麟、彭文祖等人,都曾對此現象大加批判。[13]
張之洞對於和製漢語的憎厭,在當時流傳很廣。留日歸國的汪榮寶曾和葉瀾在1903年編纂
出版新名詞詞典《新爾雅》,風行一時,學部司員作出推薦。張之洞指著汪的名字說「是
輕薄子,不可用。」但當時學人要完全擺脫和製漢語不大可能。張之洞有次請幕
僚路孝植擬一辦學大綱,見擬就之文中有「健康」一詞,便勃然大怒,擲還批
道:「健康乃日本名詞,用之殊覺可恨。」路孝植回曰:「『名詞』亦日本名
詞,用之尤覺可恨。」[14]於是張之洞無奈之下,只好將「日本名詞」改稱「
日本土話」。[15]
彭文祖撰《盲人瞎馬之新名詞》認為和製漢語滔滔入華為滅國滅族之事,抨擊那
些套用日本新名詞的人恬不知恥,並著力批評「支那、取締、取消、引渡
、目的、宗旨、權利、義務、衛生、要素、法人、文憑、經濟、引揚、相場、切手、
讓渡、差押、第三者」諸詞「不倫不類」,表示中國人襲用是「瞎眼盲從」,力主改新還
舊。彭認為應當廢止來自日本的「取締」,代之以古漢語禁止、管束;又主張將「場合」
改為時、事、處,「第三者」改為他人,「動員令」改為動兵令,「打消」改為廢止,「
目的」改為主眼,「取消」改為去銷,「手續」改為次序、程序,「引渡」改為交付、交
出,等等。[16]
嚴復尤其努力地鑄造新詞或修改和製漢語以為肆應,嚴譯詞彙包括音譯詞,如「拓都(
total)」與「么匿(unit)」、「涅伏(nerve)」等;義譯詞,如「官品(生物)」、
「部勒(部署)」、「群學(社會學)」、「名學(邏輯)」、「直(權利;包括天直、
民直)」、「自繇(自由)」等。這些嚴譯詞彙幾乎都不敵和製漢語,嚴氏的失敗也涉及
其所主持的「編訂名詞館」在名詞統一工作上成效不彰。此競爭從清末延續到民初,
至1920年代勝負已判,和製漢語得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