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22k就注定是一大黑點, 即使他形象再好
當年背景簡單說其實是救那些慣老闆的補助, 可以跟政府申請, 但完全沒有配套就這樣讓
22k變成市場薪資標準風氣, 這點我想連慣老闆都可以偷笑到現在
22k的影響不是只有底層, 連帶的是拉下中產, 也拉低高階天花板. 而且直接設定了一個政
府帶頭的基準, 當時只要有心即使不立法, 政府出來用喊的, 強調這只是一個補助政策,
不是給你這樣搞的, 效果馬上差很多
但當時風氣配合著一堆寫手, 幾乎把所有事都黑給七年級, 各種名言名句都是當時出現的
什麼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這種完全沒腦的話, 但.. 居然都還是吞了
所以大家也都忘了, 這是補助那些慣老闆, 而慣老闆也當然順手接下這份善意, 過了那波
整個風向也不是檢討資方, 很神奇. 就這樣撐過了金融危機. 也沒有調回或回漲, 是一拉
10年一波帶走, 就再也追不回來了, 從補助資方過渡的美意變成台灣市場定位
而之後的10年, 大家都照著來, 外資也覺得台灣人真便宜, 即使是一流公司, 台灣人才都
是領著相對低薪付出更多勞力, 至今這風氣影響仍持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