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戰歌」我看了很多次,當小說看的
國中的時候看這本書
每次事後回想都會覺得可怕,甚至噁心
但現在大學了,再想過一次
不會想要父母做到那種程度
但至少要有她一半的積極,最好也有一半的眼界
還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恰逢第一次會考
當初考完我只上松山,非常不滿意
因為我成績在校內算名列前茅
再加上被班導刺激,讓我一直想要上建中
一來是我覺得這是我應得的
而來因為班導中山女中畢業
想上一間更好的學校屌嗆他(嗯,那時候真的很幼稚)
所以我就跑去報名特招啦~
可是我爸媽非常不認同
因為他們覺得松山算「明星高中」(這個我真的不確定)
再加上離我們家很近
沒道理硬要賭上可能會沒學校念的風險也要拚建中
這是我們之間第一次非常嚴重的爭吵
也是第一次我爸叫我滾出家門(好像啦)
可想而知第二次就是考大學啦!
當初我學測考64級分
我爸媽歡天喜地要我隨便填一間國立大學
然後可以出國玩
我當然不願意,理由是我同學學測上的都嘛台清交
64級分填個屁?
後來考指考不小心爆掉
成績大概在中字輩,我非常難過,我爸非常爽
他爽的點是有國立大學念……
我媽就不用講了,他完全沒概念
然後我們又為了重考爭吵,嗯,總之就是很鬧
我父母的眼界一直都很狹隘
他們只要最低標準的「還過得去的學校」
只要摸到了,他們就很開心
他們也不會關心考試制度、學校生態
他們對學測指考分數都沒概念
甚至連學測考幾天都不知道
可是我後來遇到竹科實中的同學
他父母完全跟我爸媽不一樣
雖然不會為小孩規劃什麼
但至少對學校和分數有點概念
她考67級分還直接問她想不想重考……
可見他們看的不是「還過得去的目標」
而是想追「最好的」
要我做一個結論的話
我會說,階級複製就是這麼來的
父母的程度決定了他們的眼界
並由此限制了後代的成長
雖然虎媽的小孩過得很苦
但他們同時也是幸福的
因為自己的父母讓他們有更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