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發個知識文順便賺賺p幣
基本上古蹟的防災就是個非常麻煩的東西
如果單純只是個博物館,那一切好談
裝個自動撒水+防水櫃,就能有效防火
但是古蹟阿他連本身建築物都是重要文化資產
設備不能亂設
要顧及到
兼顧空間意象(總不能設個很顯眼的大紅色消防栓在日式建築吧)
對建築結構破壞最小(很多滅火系統的管線都會破壞結構)
還有符合需求(簡單說就是,不是花大錢甚麼都裝就有用啦)
所以不一定要設置法定的消防設備
比較合適的有
自動撒水
細水霧
二氧化碳
惰性氣體
海龍替代物
二氧化碳滅火器等等
便利操作的消防栓(法定的消防栓要兩人操作,但對年邁者或人力不足時會很吃力)
等等
但是他們都有各自的缺點
原文有人問二氧化碳,他要達到濃度才能滅火
但是老舊建築的氣密性不夠(藥劑會洩漏),加上大教堂這種大型空間需要很多藥劑
並且二氧化碳在放射(甚至誤動作時)都可能讓在場的人窒息死亡
海龍替代物則是高溫分解後的產物可能會有腐蝕性
撒水最萬用,但還是需要有管線設置,會稍微複雜一些(但還是最好用)
二氧化碳滅火器跟消防栓的缺點則是,萬一深夜沒有人來操作這些器具
等到火災被發現時已經不是這些東西能解決的問題了
不過,回歸到正題,滅火設備只是其次
真的燒起來的話其實消防隊也無能為力,只能保護那些還沒受災的部分
最好的方式還是透過防災社區的概念
針對每個古蹟,去分析它的風險跟因應對策
結合當地居民、古蹟管理人員,共同防護古蹟
像日本等國家,就很愛設置可以一個人操作的放水槍
把他布置的就像古蹟本身的造景(真的很融入古蹟意象,沒講還不知道那是消防設備)
平常可以拿來澆花刷地
加上防災社區的概念,火災的時候
附近的爺爺奶奶一個人就能操作這些設備來滅火
真的很厲害
by the way
現在越來越多消防設備(尤其消防栓)開始注重建築美感了,真的很不錯
真正火災的時候會去操作消防栓的絕對不該是民眾
而是場所的員工、職員等等
這些人只要受過訓練,自然清楚消防栓的位置
也就不需要透過破壞建築美感的醒目大紅色箱體來標明消防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