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dea6 (Q寶的媽)
2022-08-23 00:28:51這個問題前面有網友回答了,就是多數人習慣追隨主流思想。
生不生孩子,拿“薛丁格的貓”來解釋,反正不干預也不知道結果,干預了結果就發生了
。(白話文:生了才知道後不後悔)
所以對於沒有生孩子的人,答案就是既可能又不可能,但生了孩子的人,早就已經參與其
中,就產生了結果罷了。
當然我個人的觀點是,生孩子會影響原有家庭成員分工跟資源配置,還衍生了權力的關係
。
(白話文: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家庭既有成員:父母親乃自於祖父母甚至親戚等,新出生成員可能會去牽動這些人的關係
。
資源配置不只是錢,還有人力分配或房子等,有的是媽媽選擇短期或長期不去上班。
如果單親扶養的話,所有資源可能就會更加限縮吧,但這還是得看既有家庭成員是否能夠
協助或是參與。
(白話文:沒資源單親的話可能更辛苦)
權力的關係不只是原生跟核心家庭的部分,還有父母親對孩子....
生孩子牽動了不少關係跟資源,我自己覺得對生孩子保持正面想法的父母,可能來自於跟
孩子中間的權力關係中達成滿足自我或是某些感情也滿足的狀態....
(白話文:一生中難得有人得聽你的還要乖乖被你駡還愛你,只是說孩子是獨立個體,能
不能符合期待不知道)
畢竟在家庭中孩子處於地位較低的階級,加上孩子小時候對父母的依賴跟感情還有信任度
都很高,因此在孩子小時候....能夠駕馭整個狀況的父母滿足度會很高。
(白話文:舉例:生到了屬性本來就很強孩子的父母,走路的風吹起來特涼
但若是選擇理解也願意陪伴孩子的父母,走路的風還是很涼)
反之,就可能負面能量滿滿。
像基因遺傳這些因素都是不可控,萬一生出有障礙的孩子時,對照顧這類孩子的家庭都是
蠻重的負擔.....挫折感還有擔心無法跟上社會主流等都是可能的。
但克服這類挫折的人還是有,把經驗寫出來分享後,甚至還可以去演講...雖然大概就是
血與淚的磨練吧.....
(白話文:我覺得真的能跨過去的父母都是經過一番折磨的)
我就是還走在上述這條障礙的路上,家有障礙的孩子的家長....,但我是不覺得有什麼後
悔,反而覺得克服了某些困難,心理強度稍微有一點點增加。
每天都是鼓勵他,我們慢慢來,我們慢慢練習就好。
老大太聰明,無法體會學不起來的痛苦,常常覺得老二不認真、偷懶之類。
想法換一下立場就改變不少吧!
大概是超越了以往沒有孩子的自己,所以心理滿足度也比以前更大還更加有自信吧!
我老大就是天生資質聰明的那種,老二就是她的相反,我內心最美麗的風景是我能夠陪伴
她們。
只是她們在家刷馬桶刷到突發奇想拿噴水槍去沖,在大人看來還是很可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