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阿爸出生的那個年代
約1946~1965出生的人
出現了戰後嬰兒潮
一方面因為那時候人力就是生產力
另一方面就是中國傳統觀念: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多子多孫多福氣
他們小時候多半是窮苦的
哥哥姊姊照顧弟弟妹妹是很常態的
很多人是有實力唸高中大學
因家裡沒錢而無法去唸的(我爸就是
那時候的孩子不用怎麼栽培
反正就是給水給食物還會呼吸就好,時間到了就長大了
他們都被要求成年後就趕快找份工作趕快成家
通常可以養家結婚生小孩,還有買房
你爸那年代除了被教育養兒防老、傳宗接代之外
還有就是要買房有個遮風避雨以及養老厝
所以你爸那年代其實背負很多父輩期望在努力生活著
不過也還好那時台灣面臨經濟起飛
只要肯拚肯幹,要養妻兒又買房子
雖然辛苦但其實不會太難
現在60以上還沒有房子的
不是沾黃賭毒、不然就是被騙錢的
是名副其實的不爭氣
有人創業、有人開工廠、有人開公司、.....最差領薪的也能養大小孩
有了錢,有些人就拿去炒股、有人拿去買房買店面,一間兩間三間
然後再租給人家賺取租金
反正就是賺錢賺錢 賺很多的錢
這些人因為從小窮苦過來的
所以認為賺錢就是一切
有了錢不能隨便花要存起來
而且這些人不只希望自己會賺錢
也希望孩子們也會賺錢
所以會砸不少錢在孩子的教育上
一部份也是彌補他們小時候家裡窮無法唸書的遺憾
並且也這樣教育他們的孩子:唸書、考上好大學、進好公司、賺更多的錢、成家、生小孩
而這些孩子就是現在的六七八年級生
六七八年從小沒窮過苦過
只是小時候想買什麼玩具爸媽都不給買
ps.所以這年代很多人長大有錢買很多玩具:公仔、電玩、.....
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也繼承爸媽那年代的一部份觀念
:要賺很多錢、買大房子、娶老婆嫁老公
這樣才是溫拿,辦不到就是魯蛇
有沒有發現這其實和上一輩賺錢心態不太一樣了
你爸那一輩賺錢是源自小時候沒錢的不安全感
但到了我們這一代賺多少錢卻成為人生成敗關鍵
可是六七八年級長大出社會後
台灣各方面輸鄰近國家:觀光、娛樂、工業、農業、........
台灣目前只有一個科技業的可以說嘴
然後房價這30年來又暴漲十倍超過
現代你在台灣買得起房的,多半是科技業、醫牙、還有最近新興的詐騙業
其他產業薪水根本買不起房:除非老爸資助
不說辛苦一輩子都是為了買房
因為有個遮風避雨的房子就是剛性需求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子租屋度日
也要考慮到老了將死的年紀可能沒人要租你
可是房子又是一筆大開銷,而且應該是很多人一輩子最大開銷
結果房子被戰後嬰兒潮這群人他們占據一大半
還把房價炒高高十年漲一倍多
再把房子租給年輕人,小小一間套房沒有一萬也要九千
然後他們也開公司和工廠招聘六七年級生當員工
技能要求一大堆,但卻只願意給兩三萬薪
然後又跟你說很好了,他們年輕時月薪只有幾千幾百
薪水低得可憐卻還一副施捨給你們的嘴臉
結果就變成老一輩的只會賺錢省錢存一堆錢
但是卻不太會生活,人生樂趣就是銀行數字越來越高
年輕一輩比較會生活,但是被老一輩的人從工資和房租壓榨錢
根本沒什麼錢可以買得起房
有些人還在掙扎存錢想買房
但頭期款永遠跟不上上漲的房價
有些人,尤其是八年級後
就直接躺平了:不婚不生不買房
錢都拿來出國玩樂
ps.其實大腦還有很多想法,但是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