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tsumilin (Leader 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2012-02-05 01:59:49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6327
兩岸三地作家對話 對照差異 同年出生的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就共同關鍵字寫記憶
三個1963年出生的知識分子,台灣的楊照、香港的馬家輝、大陸的胡洪俠,同一個時代
,三個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成長環境,彼此的對話,正是這一代兩岸三地的生活寫照,對
應於近日爆發的「蝗蟲論」,三人認為這樣的過程,正可見三地的文明進程。
三人昨( 3)日於台北書展進行一場對話,源於去年起開始在《晶報》連載的專欄,每
次找出一個共同的關鍵字各抒己見,藉由書寫公共話題中的私人記憶,對照出三地的時
代印記,專欄集結成書就名為《對照記@1963》,並締造兩岸三地同時出版的創舉,分
別由遠流出版、香港三聯、北京三聯同步推出。預計將專欄持續至2013年,以〈五十歲
〉為最終篇的《對照記》,台版首部收錄了三人針對22個日常生活詞彙的記憶。
凸顯文化進程不同
三個不同的成長環境,光是討論關鍵字就有不少拉鋸,馬家輝提出英女王、復活節等詞
彙都因為沒有共鳴而被打槍,胡洪俠提議的「春遊」也被視為各說各話!至今已寫了45
個主題,綜觀而論最容易在兩岸三地激盪共同的話題,仍在於頑強出現的詞彙如大陸、
台灣、香港、蔣中正、毛澤東等!楊照透露:「毛澤東一篇至今未見刊登,原以為是尺
度問題,後來才知道根本是胡洪俠寫不出來!」
《對照記@1963》凸顯50年來兩岸三地的文化進程差異,三人看近日香港民眾諷內地孕
婦的「蝗蟲論」及北大教授孔慶東的「香港人是狗」爭議,馬家輝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在
於「香港人的無力與無奈」。正因為香港人對於入港的審批毫無發言權,而陸客的許多
脫序行為又打破了港人多年來引以為傲的文明紀律,與其說是對陸客的敵視,馬家輝認
為這是港人對挫敗感與恐懼的反擊。
相勸、教育取代怒斥
胡洪俠期待台、港人給陸客一些時間和機會,「我們的教育如此,不知在捷運或地鐵不
能吃東西,何不以相勸和教育取代怒斥!」他認為族群、不同區域的對立其實不僅發生
在大陸與港、台,內地各省間也有類似情節,引爆則是情緒性的反應!對此楊照指出,
台灣在處理陸客事宜上,仍保有主導權的優勢,這樣的情緒應不至於延燒一般民眾。透
過對話與三地的對照,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對於下一世代兩岸三地的溝通、文化衝擊
,樂觀多於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