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有圖抓賊版:http://t.cn/RmhQ7ol
歡迎追蹤地方賊臉書,偷走其他地方:http://t.cn/RmPbrSh
我是一隻地方賊,連假第一天,想繼續跟大家分享另一篇關於林內紙業的文章
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往上爬文昨天發的第一篇文,謝謝大家。
因為有人以為我OP了,所以我改了一下標題,希望大家不要誤會,不是同一篇文章
另外,關於寶隆紙廠這塊地查了一些資料,滿想知道雲林或是林內的朋友們
可不可以分享自己是怎麼看這塊地,平常怎麼使用,以及未來有什麼想法的意見呢?
[襲產 #寶隆紙廠] 不只有紫斑蝶,偷走林內的紙業記憶 #林內 Linnei/雲林 Yunlin
我想許多人在瀏覽雲林秘境時,都會被這孤立在大草原上,僅存結構的鋼棚給吸引吧!
尤其,它任藤蔓在身上隨意生長,像是要自我了結般,被寂寞給綁架著。
近年,在 IG 秘境的熱潮下,它所具有的龐大孤獨誘惑人潮,
前來觀看它巨型的結構,但他們卻忽略了在它鋼鐵結構背林內的造紙產業史。
除了日式神社的都市規劃外,林內在日治時期也被規劃了重要的產業建設,
亦即造紙業的發展。林內紙廠的興建起源於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龐大的用紙需求,
而造紙的原料來自於臺灣山上遍生的竹子。
1908年,總督府將竹山、斗六、嘉義一帶共15000甲竹林所有權收歸公有,
並委託三菱株式會社在林內設立造紙廠,也為林內將近90年的紙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林內寶隆紙廠的遺跡位於林內火車站後站,走出火車站之後右轉,
通過建於鐵路邊上的狹長公園之後,右轉中西路過鐵路平交道
之後再右轉台三線後直行,就可以看到挺立在一大片,
還沒有被開發利用的工業區之上灰白、平衡的舊庄役場建築。
這棟1905年所興建的建築物被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下的歷史建築,
原本在民國95年登錄時名稱為「林內舊庄役場」,
那時考慮的登錄價值在於其作為日治時行政中心的用途。
但在民國98年改名為「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改名理由凸顯了這棟建築物長期以來與林內造紙產業的關係,
也代表台灣在襲產保存上開始注重產業襲產的保存。
根據文化部的資料,這棟被列入歷史古蹟的建築立面可分成三段,
包括台基、牆身、屋頂,就這樣簡單的構成了它四個立面。
此外,它的屋頂為四坡水之水泥瓦屋頂(四坡水通常用於重要建築或富貴人家上),
牆身則包括外側磚拱及內側承重磚牆,
兩者都是日治時期磚造建築相當典型之作法與式樣。
許多日式古蹟可能面臨自然傾頹或人為破壞
但這棟建築後期都作為寶隆紙廠之辦公廳舍使用。
當然,寶隆對該建築都有進行維護,所以現在才能看到保存良好的狀態。
然而,寶隆紙廠已於2003年歇廠,留下了偌大的工業區土地,
以及其間的一些紙業遺跡,包括大鋼棚、紙漿槽及運送紙漿管等。
對我而言,若要凸顯的是林內造紙產業的歷史,
整個園區應該可以以「文化景觀」來保存,論述造紙產業對林內的重要性,
而非只是單點做保存。後續,大鋼棚、紙漿槽等要如何處理或進行保存,也應該進
行公眾討論。
也或許寶隆、林內鄉公所對於這麼大片的土地有其他的考量,
畢竟原土地使用分區為工業區的土地,也已經進行都市計畫變更其用途。
希望寶隆所看到的不是龐大土地利益,畢竟2013年完成的
「雲林縣林內新興自辦市地重劃區」是真的令人擔心,整片地成為房地產買賣的場域
期盼寶隆能顧慮到林內歷史和未來發展,做出能夠改變林內的計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