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arkspring (Spring)》之銘言:
: 鼻翼管神經切除術,40多年前就被發明,
: 但當時因手術傷口大及副作用等問題而不受歡迎
40多年以前內視鏡還沒有應用於鼻腔手術,故開刀傷口採取Luc手術方法
就是嘴唇翻起來,從上頷竇前後打個洞進去翼顎窩(翼管神經所在位置)
找到翼管神經然後切斷
講是很簡單,可是翼顎窩擋在翼管神經前面有很多神經血管
古早時候醫生可是沒辦法繞過這些神經血管去開刀,容易傷到正常構造
術後就會眼睛乾澀,臉麻,甚至傷口容易出血,所以很快就被放棄
: http://ppt.cc/7wjA
: 三總於2007年以內視鏡執行翼管神經切除術
: (本版#1C8UgWE9)
: 效果好且副作用小
: (眼乾、上顎發麻、味覺嗅覺遲鈍等,多數人幾週後完全痊癒。
: 因為這些神經離手術要切的神經很近,有時會受傷,
: 但這邊的神經能自行痊癒接回,故翼管神經必須切除一整段才不會復發)
內視鏡手術的話是從鼻腔直接進去找神經,所以傷口不像以前那麼大
問題是翼管神經很大一部分是埋藏在骨頭裡面
往往會因為位置太靠外側,中鼻甲太肥大還是埋在骨頭裡面沒辦法準確切斷
=>就只能用電燒啦!
=>所謂切段應該是說把神經拿一段下來,避免重生(reinnervation),也就是避免復發
翼管神經本身會供應淚液分泌,所以有些人開刀後是會乾眼的
大部分會恢復,原因不明,推測有其他地方的神經過來支配
: 蘇醫師是當時三總其中一位醫師
: 其他還有好幾位三總醫師也做過這手術
: 後來這些醫師有的留在三總,有的去其他醫院
: 有的自行開診所
: 所以不是只有慈濟老蘇會動這手術唷:Q
: (話說他看起來明明就不老...)
以文獻上來說,台灣的確是蘇醫師是開刀先驅,其他醫院我也有知道有開這種手術
但是蘇醫師的手術方法應該是根據前人經驗他自己再想出來的
其他文獻上的確沒有像他傷口這麼小又可以把神經找到的
由於手術是微創加上每個人鼻子都長得不一樣,很難保證每條神經都有找到
至於過敏手術還有其他選擇,可以講個三天三夜~~
我是聽到學弟說有人在討論好奇上來看看
希望有回答到某些版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