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亦伸 - 2016/10/06
最近台灣體育是「多事之秋」,戴資穎的鞋子,謝淑薇的抗爭,林怡君的脅迫,中職和棒
協長期對峙,加上社群鄉民發酵,立院諸公火上加油,運動單項協會像過街老鼠,行政院
體發會莫明空降,2016台灣體育內戰烽火連天。
台灣體育不只是「多事之秋」,在出國比賽前,自己在台灣要先打一架都不一定能平息紛
爭,外國人看了一定覺得我們荒唐可笑。
台灣原本就不是什麼體育強國,還要忙著內鬥、內鬨、內亂,上從政策、官員、立委,下
到選手、教練、網友都要發聲。
現在最要命的是,只要頂尖選手、國手受迫爆料,不管是非真相,政策就大轉彎,民粹就
發酵力挺,體育署就要安撫,政策或機制跟著妥協,並且提供相對條件交換,這很要命。
台灣不能成為「鬼島」,台灣體育不能被所有人,包括國手、教練、協會、官員、立委和
社群爆料新聞一再要挾霸凌。台灣體育已經不是很強,體育文化和層次內涵更是薄弱,還
要一再吵架內耗,這是台灣體育競爭力向下沈淪的悲哀。
體育署要硬起來,不能只有妥協,選手在網路社群爆料式脅迫,要真正面對,悍衛主權和
政策,釐清真相和事實,不能只是退讓安撫。為了建立明確機制和政策方向,確定共同目
標,犧牲幾個選手、協會、教練都可以,絕不是去安撫所有精英,亂了大環境腳步和秩序
。
這樣下去,每個精英選手只要有委曲,只要分不均分不平,只要有所求得不到回應,社群
爆料加記者會,一再霸凌政策和體制,那台灣體育真的就沒完沒了。
這樣下去,所有非精英選手和非主流、非亞奧運項目和選手,同樣可以比照辦理,台灣體
育永無寧日。
選手權利,教練角色,協會先天優勢和強弱原本就不同,商業市場考量選手和教練個人利
益往往是最主要考量,分不平或分不均,並不意外,人緣好人緣差,吃相不同,形象也不
一樣,派系對抗,永不妥協,這是生態競爭和對抗。
體育政策目標不同,運動單項強弱不同,奪牌考量輕重,社會化觀賞性層次不同,自然都
有不同尺度和補助、要求、各種投資,這也是體育政策必然要面對的挑戰和課題,但前提
是:政策不能被脅迫,釐清真相,確認共同目標,維護體質和秩序,這才是執行力和體育
整體性的展現。
不管是來自官員、民意代表,還是來自選手、教練、民粹、媒體,他們都不該是脅迫體育
事務和政策的特定力量。
精英選手不一定都是對的,金牌教練不一定都是將才,協會內部長期把持弊端不少,官員
執行力和政策受困,都需要解套和支持,再妥協下去,是非不分,真相不明,機制失去制
衡力量,成績獎牌掛帥,加上社群爆料式新聞不斷,現在成為媒體主要操作手法,台灣體
育很難平靜。
除了是非真相,現實利益更是這一場場體育戰爭分配不均的因果,2016台灣體育走上懸崖
,再跌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體育署必須硬起來。
http://insidesports.tw/?p=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