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軸拉長遠一點談,台灣籃球近二十年來打的起起浮浮,最好的成績亞洲四強,最差可以十二強都進不了,甚至輸日本快四十分。
最核心的問題,沒有別的,
就是「人材」問題。
教練的能力當然包涵在人材的問題裡,而且比任何單一球員的影響力都大。同樣的黃金世代給不同人帶,戰績大有不同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國家隊的教練任用實在是大有問題。
制度問題說穿了其實也是人的問題,因為制度是人定的,籃球更上層的主事者並沒有遠見和方法解決這二十年來層出不窮的問題,這是屬於管理者的人材問題。
再來才是談到球員。台灣人先天就是沒有人家高,這大家看在眼裡,Q的歸化大大提升了禁區的戰力,他是很好的人材,沒有他確實難以對抗亞洲列強,但其他位置呢?難道我們都有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材嗎? 我們的後衛已經失落了將近二十年,從顏行書受傷之後,只有個李學林還能夠跟亞洲其他後衛相抗衡,其他的都是打的起起浮浮,難登大雅之堂。怎麼會台灣的球員身高輸之外,連技術也輸了呢!
我們整個國家不知從何時開始,都不注重人材,不花功夫培養人材,不重視就算了,還記得某次的新聞,某位總統還在公開場合把球員跟教練搞錯。體育暑編到教育部底下,比賽時候叫大家共體時間,運動員發光發熱說是台灣之光。
越講越傷心,失落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