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刪
我很同意原PO的看法
小弟今年39歲,大約從1994~1995開始看起籃球
這20幾年來大約經歷過兩個台灣籃球興盛(實力最強)的年代
第一個是大約1993~2000,也就是CBA的年代
那時候當紅的有李雲光,周俊三,羅興樑,鄭志龍,顏行書,東方介德,
邱德治,邱宗治,蔡福財,周海容,李雲翔,朱志清,黃春雄,賴國弘
這時候的CBA是個輝煌的年代,也是這些球評(名嘴?)口中想要的職籃
這些球星有名氣,有好薪水
這些人長時間跟CBA的洋將對抗,也練就水準之上的身體素質跟基本動作
電波,泰勒,雷克斯,漢尼泊,杜威,班尼
這幾個的實力哪一個不是比現在SBL洋將還強的?
但你說這陣容放眼當時的東亞呢?大概也只能坐五望四三的水準
穩輸大陸,小輸菲律賓韓國,跟日本有拼
第二個是大約2005~2013
這時候當紅的有陳志忠,陳世念,陳暉,周士淵,李學林,林志傑,陳信安,
田壘,楊敬敏,張智峰,李啟億,曾文鼎,吳岱豪
這時候的SBL是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聯盟,也是這些球評(名嘴?)口中不OK的職籃
這時候的SBL競爭強度不如當年CBA,洋將也差了一截
但這批球星如果是巔峰時期對上CBA之前那批巔峰時期會輸嗎? 應該也是五五波
那放眼東亞呢? 還是只能坐五望四三,穩輸大陸,小輸菲律賓韓國,跟日本有拼
所以到底是職籃或SBL根本不重要
羅興樑,鄭志龍,陳信安,林志傑,田壘再怎麼練也不會跟杜威,電波或泰勒一樣強
黃春雄,曾文鼎,吳岱豪再怎麼練也不會跟QD一樣強
靠職籃提升籃球水準? 提升國際賽成績?
把錢好好花在歸化比較實在
只要一個全盛時期的QD,我們馬上可以跟中韓菲有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