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ainfruit ()》之銘言:
: 如果真的有錢 想要給球迷真正精采的比賽
: 把CBA台灣球星 通通直接挖回來吧
: 劉錚 陳盈駿 周儀翔 胡瓏貿 林庭謙 吳永盛
: 如果都在台灣聯賽打球
: 那可看性高太多了
你這個說法就很老派,「只要我東西好,就不怕沒人看」。
球賽內容是重點沒錯,但不是唯一的重點。
: 我相信錢給到位 沒有人不回來的
: CBA又不可能跳到NBA
: 何況大江南北跑 氣候 飲食 思鄉
: 如果台灣提供同樣報酬 誰要去CBA
^^^^^^^^^^^^^^^^^^^^^^^^^^^^^^
這是在同等招募條件下的誘因,但有時候球員會選擇旅外不只是因為錢,
還有往更具有職業要素的環境前進的企圖。
: 說實在 我完全不期待行銷這套
: 球迷 期待就是 球賽 球星
: 不要給我 爆米花 氣球 園遊會
: 我要爆米花氣球 也會去買最好的 不會期待一張籃球票送給我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2vyuI0NOI#t=7m33s
鄭志龍之前在籃球摸骨有提到CBA跟SBL都把心思跟資源放在拿冠軍上,
而忽視如何去經營市場(也就是marketing,行銷)。
「把自己的東西做好,別人自然會看到」的觀念放到現在,
很多時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行銷不是指賣東西跟pormotion而已,更專注的重點是在怎麼把市場做大。
SBL作為不積極行銷的反例,就告訴我們,即便有全台最強最會打球的一群人,
只把目標擺在「把自己的東西做好」結果就是球星出走,觀眾流失。
同樣地,中職近年開始在行銷面建立自己的語言之後,
不要說場場滿場,至少能維持一定量的基本盤。
俗話說「現金為王」,能夠擁有相對穩定的門票收益,
對於球團來說會更具有操作空間。
而且對於廣告招商來說也更具有議價能力。
不是說為了行銷放棄比賽本質,但也不是只要比賽本質就可以不顧行銷。
行銷不只是爆米花 氣球 園遊會,
而是以球賽 球星為前提,
球團運用資源及媒體力量建立文化把市場做深做廣的途徑。
如何建立觀眾對於台灣職業籃球的正面認知以及
運作良好的比賽-廣告模式創造金流提供球員愈來愈好的物質環境。
我想這應該才是行銷要去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