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第三週解析:抵制SBL 台灣籃球怎可能變好?

作者: onijima (費南多.柯里昂)   2020-12-25 04:49:26
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兩個公司或聯盟彼此競爭才能提高品質
例如說改變訓練的模式等
讓我們可以期待兩個聯盟競爭
為中華男籃孕育出更多好手
就像是雖然日本車害美國人少了工作機會
但卻讓美國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車
並且加速美國製造業的升級一樣
看看中華民國政府及島內的民眾這麼支持棒球
但因為中華職棒沒人競爭
多少使得技術水準的進步程度遠遠不如薪資調漲的程度
當年我記得中職最高薪是彭政閔和張泰山的一個月30萬
而法定最低時薪則是約75元左右
到了現在中職不含獎金就破百萬年薪的球員數量暴增
在全世界也能排進第四高薪的聯盟了
而民間一堆月薪不到三萬的勞工
可是中職比賽水準還是被外國專欄評鑑約1A左右
自由球員也沒有別國的職棒要收
國際賽成績也記在那裡不用爭
當年新聞報導林智勝要旅日
我看一眼就知道不可能
因為簽他對賣日職轉播權沒太大的幫助
論實力,美職小聯盟更強卻低薪的年輕球員隨便都有
前幾年還能在大聯盟先發的打者都不一定能在日職存活了
怎麼可能球探看不出中職的薪資和實力不成正比
去簽一個連一軍都上不了的洋將害自己的業績?
結果現在不出我所料
王柏融也用成績證實我所言
政府不該投入太多資源在棒球
特別是給予所謂山區的特定團體
我甚至還看過拿政府補助到30萬的
政府這樣花費我們的民脂民膏是非必要的
反正他們多拿這麼多納稅錢也沒變啊
錢省下來贊助籃球隊讓更多年輕人打球
甚至是多開個職訓班讓遊民有自力更生的機會
都能讓國家變更好
發展棒球的國家一隻手數得完
但中華隊卻連排進前10名都有問題
還出了一個聯盟收在國外職棒被戰力外的本國球員
以前剛開發的巴西靠足球出口球員合約賺取外匯
而台灣人對棒球的投資則是倒過來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3014
看看體委會花了多少我們的納稅錢在棒球上
請問有什麼回饋給我們的嗎?
反觀籃球是發展人口僅次於足球的運動
而且不用花這麼多錢買球具又能讓更多人從事
政府應該多分棒球的預算給籃球才對
棒球需要球具及社會資本
(打擊和投球的動作比籃球更需要教練)
無形中排擠掉很多較弱勢的家庭
不是沒錢買球具就是想打但沒球隊願意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