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1 05:30
〔記者廖聿偉/台北報導〕台灣籃球近年蓬勃發展,P. LEAGUE+與T1聯盟陸續成立,加上
原本的SBL,多達17支球隊,由於球員薪資不透明,並無一套行情價,且聯盟皆未訂定薪
資上限,導致部分經紀人漫天喊價,亂象叢生。
一線與二線薪資 成M型曲線
從SBL時期開始,球員薪水一直都是「不能說的秘密」,若被媒體詢問,球團都以「保密
條款」回絕,即便頂尖自由球員加盟,也僅公布模糊的簽約金數字,往往與真實金額並不
一致。
目前國內最高薪是富邦勇士球星林志傑,薪資推估近千萬元,已退役的田壘之前也有年薪
600萬元的行情。至於各隊看板球員,年薪都在300~500萬元之間,但二線球員的薪資卻有
極大的落差,形成M型曲線。
薪資下限需制訂 保障球員生活
PLG聯盟成立第1年掀起籃球熱潮,但球員薪資仍不透明,且僅保障新人年薪,一般球員並
沒有薪資下限,推估最低薪資約在月薪4萬元。
新竹攻城獅總經理高景炎認為,以聯盟發展的現況而言,設定薪資上限並非當務之急,反
而是薪資下限需要盡快制訂,才能保障球員的生活。目前攻城獅的12名球員年薪都至少在
百萬元以上。
新成立的T1聯盟則設定球員最低月薪為6萬元,選秀會首輪獲選的球員月薪至少8萬元,次
輪6萬元;有國家隊資歷球員則保障年薪120萬元。T1聯盟會長錢薇娟表示,聯盟針對薪資
問題已召開多次會議,未來也會朝薪資透明化努力,並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來保障球員權益
。
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46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