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是能否形成正向循環的緣故
有正向循環一個圈子就能持續進步
前面S大舉籃球和棒球發展當例子就順勢套用
以棒球來講的話,近年來說最大變革是科學化訓練的普及
一開始基層是很反對的
但是看到科學化訓練能培養出好選手
從平鎮穀保等勁旅開始,基層許多學校對科學化訓練不再那麼排斥
即便有些學校經費不足無法負擔儀器
但運科團隊的常態化巡迴也使其收穫不少
說的那麼多,白話講就是基層教練發現接納運科能讓自己球員素質提升
連帶著戰績變好
戰績長紅自然是一個基層球隊最想要的
因為牽扯到金錢贊助和球員招生
在這種情況下,推廣運科和維持戰績並不衝突自然形成正向循環
但是籃球就不一樣了,假如高中隊上有一個高度和速度兼具的選手
投籃手感又十分優秀
大家可能會認為說他應該要往前鋒發展比較有未來性
但台灣教練可能就會要求他負擔中鋒位置
我記得有一句經典的話不知道是哪位台灣教練說的:隊上高個去投射,那誰來搶籃板?
籃板較多的球隊自然贏的機會較大
而同樣勁旅也擁有大量贊助跟能招收國中明星球員的名氣
可以發現同樣在戰績掛帥的情形下
籃球相較於棒球,整體素質強度和未來性跟當下戰績之間
兩者並無法完美協調
這是我認為台灣籃球無法進步的最大原因所在
所以要使台灣籃球變強並非單純倚靠職業聯盟的成立
相反地,個人拙見基層的改革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