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先定義問題:
1. 選手到每個層級都要重新面對轉型
國小180打「中鋒」
國中沒長高打「前鋒」
大學沒長高變「後衛」
每個階段都要配合追求戰績的母隊重新訓練,只是因為一開始長比較高,反而成為一種錯誤
2. 只知道打快、跑體能,沒有學到正確的打球方式,還有可能把球員操受傷
3. 球員普遍偏晚熟
22歲加入職業隊,又要面臨轉型或是球員要準備身體,等到養好可能25歲太晚
4. 教練為了保住工作,訓練球員是以贏球為目標,不一定是球員發展為目標
逆風討論兩個「青年隊」方案
1. 選秀完可以繼續打大學
如果是先選秀,這樣母隊可以要求球員在大學訓練什麼技能,也可以提供資源讓他有更好的
環境。
想像陳范如果高中畢業就加入富邦,他大學主要訓練的動作可能是前鋒?
缺點:職業隊可能一開始就綁很多球員(如果是選秀,應該可以規範最多幾個人)
2. 高中開始
青年隊可以從高中開始納入,用職業球隊的資源訓練。
如果有青年隊,應該可以很早看到這個球員的潛力:
1. 用職業隊認為適合他的方式訓練
2. 未來球隊需要他打什麼位置
3. 提早讓他打打看職業比賽
(Luka Doncic 16歲開始打職業)
想像:陳范高中開始練前鋒,高國豪高中就打過職業1-2場,能不能更好?
缺點:怕像國泰女籃一樣一隊獨大,其他隊沒有競爭力不願意投資
我想以上兩種做法,應該都可以解決遇到的問題:
1. 球員提早用職業球隊需要的方式訓練
2. 球團會注意球員身體狀況,不讓他受傷
3. 教練表現好不好,不再是戰績,而是多少球員升上職業
以上是很粗淺的想法,想跟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