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我真的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在進入青春期之前,我覺得女生就該跟男生在一起,沒什麼好說的。
身體發育開始成熟的時候,我讀的是女校,除了老師以外極少有機會遇見異性。
和國中一樣,我也有一個很要好、一起放學的好朋友,下課經常膩在一起,
因為身高體型相似,連髮型都一樣,班上的同學還會戲稱我們為雙胞胎。
一切如昔,我一面努力讀書,一面參加社團嘗試新事物,
身旁沒有男孩子,所以小時候那些亂七八糟的單相思也不可能來煩擾我。
那時候對同性戀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頂多就是從《藍色大門》窺知一二,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表姐曾告訴我,小時候很愛的一首歌〈如果的事〉,
其實唱的是一對女同性戀的故事,給我的心靈帶來不小的衝擊。
回到我那位高中好友身上。
我們學校有女籃校隊,校隊的學姊打起球來颯爽率性,她簡直為之瘋狂。
拉著我一天到晚叨念學姊什麼時候又有比賽、學姊好帥、
我們什麼時候一起去觀賽為學姊加油、學姊好帥。
有一次我不堪其擾,開玩笑地說那麼喜歡她,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她說,不要啦,我有點恐同。
當然,追星跟追人有本質上的差異,就跟GL和女同性戀也不能一概而論一樣。
也知道她只是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這短短五個字卻一直沈甸甸壓在我心上。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只是不願意去想像,她或許有哪天看我的眼神裡有恐懼,甚至嫌惡。
不過這當然都是之後的事了,對話的當下我只是愣了半晌。喔,這樣啊。
反正不關我的事。
我其實不曉得為什麼在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位朋友。
或許是在最纖細易感的年紀,我傾向於否定所有可能對我造成傷害的事實。
就算我覺得同性戀哪有什麼不好,同性戀在學校比比皆是;
就算我在之後的日子裡逐漸為某個女孩子心動,那也不會是心動,而是錯覺;
就算我理智上知道同性戀沒有不好,但我抗拒成為其中之一,
因為一旦成為「她們」,我會失去某些我所重視的人。
所以我有時候真不喜歡自己是這樣的人,既能為女生動心,
又有足夠能力掩飾與偽裝,甚至欺騙自己,直到我等到下一個令我心動的男生。
這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忽視就好了。
忍一忍就過了。
那時候產生的認知就是,心動分成兩種,對的那種,和錯的那種。
雙性戀會在乎同性戀可不可以結婚嗎?
我無法回答這個廣泛的問題。我至今仍舊不認為自己能夠代表什麼群體。
就連認同自己是雙性戀,都費了我好大的力氣、花上了好多時間。
對我而言同婚合不合法一直是個概念性更甚於實質性的問題。
為什麼我認為同婚不僅該合法化,而且該是受民法保障的婚姻關係而非伴侶,
是因為一旦區分出一個特別法,就是一個標籤,標誌著「你是特別的」,
不幸的是在現下的社會裡,這份特別依舊帶有負面觀感。
而在這樣的制度下,有多少雙性戀者能夠跨越那份「特別」的重量,
放棄與異性在一起的「主流」而率性與同性交往,我並不樂觀。
我是膽小的人,就連出櫃也只有等到有穩定的異性交往對象才敢做。
所以我非常佩服有勇氣與同性交往的雙性戀者。
這次之所以為了公投而出櫃,是希望未來能讓更多像我一樣不夠勇敢的雙性戀者,
有更友善更包容的環境,能讓更多像我一樣慣於否定自己情感的人們,
有自由選擇愛情的勇氣。
這次中邪網路公開出櫃後,最令我感到溫暖的,是我高中社團好友跟我說,
謝謝我寫出了她一直以來不敢寫出的心情。
比起同性戀,雙性戀因為也「可以」對異性有感覺,更容易否定對同性的情感。
所以無論她還是我,都已經習慣性地壓抑了自己的感情,
可是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
明明是同樣真摯的情感,為什麼只因為對象是同性,就非得要是錯的呢?
否定喜歡同性的自己,這不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嗎。
謝謝你們願意看到最後。
我知道我的話總是有點多,大概是有點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