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owestc.blogspot.tw/2017/11/blog-post.html?m=1
「低碳交通」系列七:日本身障者自行車運動,與「市民權」的倡議
"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自行車衍生的交通事故也隨之增加。如何改善道路環境、要求騎士
遵守規則、甚至是相關交通禮儀的倡導等,便成為接下來的推廣重點。"
根據日本環境省提供的科學數據,「移動」產生的排放量,約占生活全體行為的1/4,因此
日本政府推出了「SMART MOVE」措施,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和低碳交通工具,同時結
合環保、健康、舒適等多重需求。
然而,過去大部分關於綠色運輸的倡議運動裡,「自行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日本
在這方面更結合了民間的市民運動。
發展逾40年,身心障礙者也可加入
單車環保運動的潮流源頭,最早可追溯到1971年,當時有鑑於環境公害問題在各地接連發
生,加上石油危機興起,位於美國加州的一名青年,開始提倡所謂的「Bikecology」(結合
bike和ecology兩字)運動,作為對抗小客車已成主流的交通環境、以及對現代化社會下的
反思。
1972年,日本開始跟進這股新興的單車潮流,民間單位集結設立了「推廣Bikecology之會
」,推廣不製造公害、還可減少運輸耗能的自行車,並鼓吹打造安全舒適的騎乘環境,至今
獲得21個公益團體加入響應。推廣Bikecology之會透過各地組織,從自行車路網佈建、研究
自行車對促進健康的幫助、到增設停車空間、與相應的街道環境設計等議題,不斷提供發展
建言。
檢視他們林林總總的推廣活動,頗為特別的一項是推廣盲人騎協力車,主張腳踏車前座由
一般人操控,後座可以讓盲人、聽障等身心障礙人士,或年長者加入同樂。過去,日本政府
的法律多禁止協力車騎上馬路,經過長年的呼籲,如今允許的地方政府逐漸增加,為身心障
礙者提供更便利的騎乘環境。
*影片:視障者也能騎自行車。
不過,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自行車衍生的交通事故也隨之增加。如何改善道路環境、要
求騎士遵守規則、甚至是相關交通禮儀的倡導等,便成為接下來的推廣重點。
倡議「市民權」,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
對此,推廣Bikecology之會制定呼籲全體騎乘者遵守的基本原則,並展開連署,期待自行
車騎士從馬路上的「麻煩製造者」;轉變為同樣擁有「市民權」的群體,這份〈自轉車市民
權宣言〉內容包括:
一、我們作為車輛的夥伴,嚴守左側通行,
二、我們和車輛並行於車道,
三、我們遵守規則與號誌,隨時停下來以確認安全,
四、我們確實戴上安全帽,晚上必點亮車燈,並辦理意外保險,
五、我們會好好管理自行車,不會隨意亂放,
六、我們對自行車要求高度安全性,種種維護保養決不鬆懈,
七、我們要求駕駛人認知,自行車是同樣行駛在路上的夥伴,
八、我們要求政府致力維護安全舒適的道路,威脅安全的違法停車必須被排除,
九、我們要求政府提供方便、無竊盜和惡意破壞的停車場,以及可淋浴更衣的設施,
十、我們會為了確實建立自行車騎乘者的市民權而努力。
日本以〈自轉車市民權宣言〉訴求騎士的市民權,並促成許多自行車道的改善。
回頭看台灣,自行車同樣在近年推動綠色運輸的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推廣細節非常
繁複,涵蓋法律、文化、商業、運動等不同層面,還涉及停車空間、公共服務(如YouBike
)、事故賠償等周邊機制。觀察交通環境和我們類似的日本,或許能從他們的推動過程中,
避開更多不必要的路障。